無線充電發展歷史久遠,顧名思義,無線充電即無需充電線即可實現設備終端的電力輸送。巨頭的帶動作用推動無線充電市場跨越鴻溝。以下對無線充電市場規模分析。
隨著各類電子產品出貨量的大幅增加,無線充電也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無線充電行業前景非常可觀。2017-2022年中國無線充電器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2019年無線充電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美元,到2024年市場規模接近千億人民幣。未來幾年,無線充電市場規模總體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無線充電預測行業規模(億美元)
無線充電的使用場景絕不僅僅局限在手機、可穿戴、筆記本電腦等設備,這些只是中低功率領域的應用,未來無線充電的應用場景將遠大於此。在物聯網浪潮的大背景下,電子設備將會越來越多,而無線充電對於一切需要供電的設備來說,都是必備的或是更優的解決方案。現從三大技術應用來分析無線充電市場規模。
數據流和能量流是電子產品完成特定功能的基礎。無線充電市場規模指出,電子產品通過網線等線纜與外界實現數據交互,通過電源線纜從外界獲取能量。在電子信息產業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以後,電子產品的設計重點逐漸向提升用戶體驗之一目標傾斜。而在能量流與數據流交互方面,這一趨勢的具體體現就是,電子產品開始逐漸擺脫有線線纜對於用戶使用體驗的束縛,我們可以將這個過程成為「無尾化」設計,其即包括能量傳輸的無尾化也包括數據傳輸的無尾化。
無線充電市場規模分析,在數據傳輸部分,從藍牙到Wifi,尤其是近幾年3G/4G技術進步帶來的無線網際網路大發展,使得電子產品的數據傳輸正在快速實現無尾化。人機互動可以通過無線滑鼠與無線鍵盤完成,機器之間的交互則可以通過無處不在的無線網際網路進行。
無線通信技術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徹底顛覆了消費電子的產品形態和設計理念,對於產品移動性、便攜性、續航力等用戶體驗的關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隨時隨地實現數據互聯是消費電子產品對數據流的終極需求,而實現這一目標不僅僅需要無線通信網絡的支持,還需要改變通過線纜進行能量傳輸的傳統,這就為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土壤。
通過各類無線通信網絡和技術,電子產品之間數據交互的無尾化進程正如火如荼,在這個過程中,催生了許多大規模的產業投資機會。相比之下,電子產品的能量傳輸仍受到線纜的限制。無線充電市場規模指出,從2000年初香港城市大學許樹源教授開發的接觸式無線充電平台,到200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非接觸式無線充電技術,無線充電技術近年來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熱點之一。儘管各個廠家應用的技術在細節上有諸多不同,但是基本原理都大同小異,即都是通過發射線圈將電力轉化為無線電波,接收線圈則將接收到的無線電波轉化為電力。
無線充電標準逐漸融合以及無線充電技術逐漸成熟,它包括發射端和接收端,產業鏈主要包括方案設計、電源晶片、磁性材料、傳輸線圈、模組製造等幾個環節。無線充電市場規模表明,未來隨著無線充電技術商業化進程加快,無線充電行業將進入爆發增長期,行業市場規模也將從2016年34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40億美元,滲透率從7%提升到60%以上,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更多無線充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無線充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