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白酒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 2015-2016年我國無線充電器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2015-2016年我國無線充電器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2016-02-16 16:40:4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據我國無線充電器行業現狀分析,蘋果WatchKit近期上線,我們可以更徹底地了解AppleWatch。不過今天要談的,不是可穿戴設備,而是另一項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現對2015-2016年我國無線充電器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對蘋果公司採用無線充電技術,我們期盼已久,只不過沒想到首先在AppleWatch上採用。不過這一次我們照例對蘋果首次嘗試的新技術報以遺憾,這項採用緊耦合感應充電技術的手錶在設計時貌似是背離無線充電的初衷——讓你在任何場合下都能使用到無線充電的同時讓你能夠和其他設備共享充電設備。而AppleWatch必須一天一充,每次充電的時候必須完成——解下手錶、裝上充電裝置、插上插座等系列操作。

  蘋果的智能手錶充電底座並未暴露出充電接點,它採用了與Mac筆記本電腦類似的Magsafe磁吸式技術,透過磁吸的方式連接內建於智能手錶中的感應線圈與充電線,相較於其他智能手錶,蘋果通過去除充電接口或者金屬觸點來保持了產品的完整性……看似這對無線充電整個行業的發展沒啥促進作用呀?其實並非如此。

  蘋果是催熟劑

  可穿戴設備是一個利基市場,關於這方面的想像都已經展開,運動員都已經基本進場,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可穿戴設備由於續航的限制始終缺乏一款殺手級的應用。可穿戴設備對於龐大的智能終端設備規模來說無疑只是九牛一毛,其在規格上的限制使得電池不能夠做大,他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必定伴隨著交互頻率和能耗的增加,這是個無法避免的矛盾,尖銳程度甚於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隨著螢幕的增加,機身也擁有著能放下更大電池的空餘,而可穿戴設備現如今作為分擔智慧型手機任務、強調便攜性的角色時,對於解決續航要求的迫切性遠甚於智慧型手機。而且前面已經提到可穿戴設備的體量遠不及智慧型手機,蘋果的入場給這類設備打了一注強心劑。也讓「怎麼樣讓我們消費者手上的智能設備長期工作且不用每天一充」的問題推到了所有人的面前。無線充電巨大的通用性無疑是目前為止最好的解決方案。當然不算蘋果面前來看只是為設計妥協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了。

  Moto360採用了Qi標準,充電體驗無疑更出色,能夠和Nexus系列手機共用同個充電器,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的是在我們的辦公環境下、餐飲過程中、行車環境中、在家庭生活中,即生活的大部分場景之下,我們的設備都能在我們的不刻意間得到充電,讓充電習慣更加友好。由於現在主流的無線充電標準 Qi需要對準線圈位置,充電距離也有所限制,顯然對於可穿戴設備的充電要求還是無法滿足,而運用磁共振原理的A4WP在功能上能夠滿足要求,但是今年才剛剛步入正軌,缺乏足夠的使用嘗試。這就形成了一片極富價值的技術空白,蘋果的AppleWatch就如同是催熟劑,將極大的催生出各大標準技術的成熟壯大來滿足新的需求。

  新技術蓬勃發展

  近些年來,智慧型手機不斷發展不斷普及,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智慧型手機也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在智慧型手機上能幹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手機的性能越越來越強,不管手機變得多大,電池總會是限制其不斷智能化的瓶頸。在電池革命距離我們遙遙無期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需要無線充電來滿足我們不斷延長設備一次性使用的時長。無線充電技術給了我們一種可能,讓我們拋棄掉線材,完全不用去考慮充電的問題。而無線充電領域目前無線充電領域尚無統一的標準,現有的三大標準PMA,Qi,A4WP都在試圖成為全球通用的最終標準。相信所有深諳無線充電行業的人都不會陌生,就不一一贅述了。近些年來也湧現出不少令人興奮的新技術。

  美國Witricity公司為了完全解決實施無線充電時需要對手機擺放距離和擺放位置有要求的問題推出過採用磁共振的無線充電技術,它可以讓手機離開充電器一段距離仍然保持充電狀態,同時對位置要求沒那麼嚴格,同時還可以同時為多款設備充電。在CES2013上,已試製了使用該公司磁場共振技術的多款無線供電產品。

  無線充電器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無線充電技術研發公司Energous前不久介紹了一項叫做WattUp的無線充電技術,用戶只需要將自己的智能設備加上特別的外部接收器或放在專用的保護套里,之後專門管理的應用程式可以檢測在充電站發射裝置15英尺範圍內是否存在無線充電設備,隨後只要啟動程序上的充電開關,該設備即可進行充電。更令人愉悅的是,該公司在上個月底已經宣布,該技術很快應用于海爾家用電器。

  由兩個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的兩個妹子MeredithPerry和NoraDweck成立了uBeam公司,uBeam的思路則是利用超聲波作為媒介。其過程是首先將充電器的電能轉化為超聲波,然後在另一頭用設備捕捉這些超聲波轉換回電能,接收者再連接該設備實現充電,這如同WiFi一般簡單,為了支撐其商業化,這家初創公司在上個月底剛完成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產業端逐漸打通,生態逐漸成型

  相比於智能終端對採取無線充電技術的謹慎,產業鏈上游表現無疑表現出積極的信號。

  今年年初,PMA聯盟與A4WP簽訂了初步合作協議,將彼此接受對方的無線充電技術,這意味著基於兩大標準的無線充電設備,均可兼容對方標準的手機,近期 PMA聯盟也正式宣布未來PMA將不再發展下一代的磁感應標準,而在磁共振方案亦將採行A4WP的標準。這意義足夠巨大,PMA目前支持者包括金霸王、星巴克、麥當勞和AT&T等,Powermat截止去年年中在美國大型機場、咖啡店、購物中心和體育場等地已經部署超過了1500個充電點。在歐洲,已與Powermat合併的PowerKiss已經在機場、酒店和咖啡店監督安裝了1000多個充電點,並且在麥當勞部分歐洲餐廳已安裝了無線充電點。而星巴克更是近日在舊金山灣區的200個店面設了無線充電站,如果這次試點反響不錯,將會有十萬個設備投放至全美,年內將進軍歐洲和亞洲市場,時間上來看推廣到的時間不會超過明年二月。

  而A4WP呢,去年12月推出面向消費市場的品牌「Rezence」,由於可以實現鬆耦合、一對多充電、可以做更薄的線圈、可以通過藍牙來通信等很多優勢自誕生之初一直被看好,可由於技術、成本、安全認證的限制一直鮮有具體解決方案上市。不過A4WP在跨設備上步子邁得很大,其Rezence基本系統標準 1.2版為了給可穿戴設備用戶提供最友好的使用方式,支持設備可水平或垂直放在無線充電器上充電,在未來也會支持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這兩種技術標準的兼容無疑將降低無線充電普及的難度。

  作為占據市場主流地位的WPC自然也積極應對,於今年年中推出Qi1.2版本,正式納入磁共振技術了,充電距離達到了45毫米,功率最大能支持2000瓦,Qi充電器也開始能支持多個設備充電。

  無線充電中一股不能忽視的力量是高通,他已經在今年9月舉辦的2014年首屆電動方程式錦標賽賽場上秀了一把Halo無線充電技術,該技術成功運用到了領航車和醫療車上。在智能終端的無線充電領域,高通是A4WP的創始人,在2013年9月加入了WPC,支持Qi標準,緊接著,10月份,高通又宣布支持 PMA標準。三種標準在技術發展過程中相互借鑑成熟,高通身在其中還是起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有個成語叫殊途同歸,三個標準最後要實現的願景都趨於一致,就是實現越來越遠的距離、支持越來越大的功率,技術各有優劣,這極大滿足了現今智能設備的多樣性。無線充電標準不統一一向是業界唱衰無線充電技術的重要理由,但目前看來似乎越來越站不住跟腳。

  除了在標準上有所突破外,晶片端也是欣喜連連。今年2月,聯發科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多模兼容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MT3188。之後各大晶片商陸續跟進,博通還提供全套的解決方案,包括行動無線連結技術和WICED平台開發的智慧型充電板,致力於建立一個健全、可交互操作的無線充電生態系統。高通也和其他無線充電晶片商合作積極開發整合磁感應和磁共振技術的多模無線充電的接收器和傳送器晶片。另一家半導體巨頭恩智浦在今年第四季度也會推出多模Qi/A4WWP /PMA的無線充電接收晶片。

  2014年被業界稱為無線充電迅猛發展的一年,各大廠商逐漸打通了整條產業端。多模產品出現,既保留了不同標準應對不同設備不同生活場景的可能,又降低了普及的難度。業界有聲音說這只是過渡方案,未來充電會統一標準,這或許不該成為我們抱遲疑態度的原因,按照此類說法,所有智能終端的接口都會統一,全球的插頭都會統一規格,那真的等到猴年馬月。這將會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常態,並且後期蘋果的加入會讓這個市場變得異常的有趣,每一種方案都能找到適合的存在方式,PMA適合老舊設備、超薄設備、特殊材質設備、全新門類設備的無線充電改造,並擁有著出色的中央控制系統,A4WP和Qi在技術的衍生方向上將趨於一致,將越來越多的設備囊括進來,距離會越來越遠,而其餘新技術也會逐漸在實用和商用中不斷磨合,應用於新天地,展露出後來居上之姿。所以在多模技術的不斷成熟,標準的不統一更是為多樣性奠定了基礎,無線充電已經呈現出「星星之火」之勢了。

  商業推廣必須要邁過的坎

  無線充電的便利是建立在你連貫持續的使用習慣和設備的通用上,辦公、出行、居家,無縫地使用,多種設備之間通用,這就造成採購成本的高昂。如何轉嫁消費者的使用成本,這需要交給市場先行者來發揮鲶魚效應了。公共場合下布點是個突破口,這個是國外證明行之有效的突破口,但也只是突破口而已。怎麼布,怎麼維護,怎麼運作,這都考驗著無線充電廠商的操作能力。

  首都機場目前在3號航站樓C座及D座所有登機口附近均配備了無線充電樁,也將逐步普及到其他航站樓。這種充電樁包括8個傳統充電格、4個無線充電格、2個平板電腦專用充電格。旅客在使用時,自助設置密碼後將手機鎖閉在充電格內,取出時只需再次輸入密碼即可。如何和商家合作培養用戶使用無線充電的習慣,才是整個行業面臨解決的問題。

  目前的商業推廣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手機上的接收器問題。要跑在市場的前頭,不可必要的要在產品上有所妥協,比如第一款安卓手機G1,在當時雲計算尚未成為主流的時候,安卓將信息從電腦導到G1上的操作就已經是用戶用手機與谷歌的雲端同步,然後再把電腦也和谷歌雲端同步的形式。到了現如今,這種無線傳輸的方式比用數據線方便太多了。

  無線充電也是如此,多數的手機在使用無線充電需要加裝接收器。接收器就多種多樣了,三星比較取巧,拆開後殼,將無線貼片上的觸點對準預留的接口,蓋上後殼就能使用了。而其他接收器不可避免的要占用手機的充電接口。那麼問題來了,公共場所我能很愉快地充電,那麼回到家呢,我又得換下接收器,改用線充,無線充電本是一種讓人用起來不費力的優雅行為,這樣反覆折騰極容易破壞大眾對這項新技術的好感。星巴克採用插環的形式,不用考慮適配不同機型,也解決了消費者充電難的問題,但由於PMA的小眾,支持其他標準的手機仍需插上插環,同時,依舊需要拔進拔出,沒有模擬出無線充電的使用場景,不能達到「忘記充電」的遠景,只是為解決接收器問題的權宜之計。

  真正的商業推廣,需要強有力的理由去說服用戶付出相當高的代價去購置幾套無線充電器,來充分享受好處。這是無線充電推廣過程中必須首先要邁過的坎。

  其次,消費者心理問題。大部分人對無線充電概念的理解頗為遙遠,充電過程類似WiFi。當得知手機仍然要放在一個無線充電器上,同時這個無線充電器仍需通過USB線連接電源時,普遍流露出一種失望的情緒。過高的心理預期對新技術的推廣有一定的副作用。同時,消費者對無線充電所帶來的輻射也有疑慮。以Qi標準為例,無線充電工作在對人體無害的低頻非電離頻率,不需過多擔心。正確的市場宣傳必不可少。

  最後,大眾消費觀的進步。簡單的滿足功能的實現已經不能適應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而無線充電產品,基本都以功能實現為主,少有用心設計的。移動電源的色彩,智慧型手機的工藝材質已經證明了設計上的大膽追求,讓人們更有欲望掏錢買單,設計在大眾消費中的權重越來越突出,設計溢價也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無線充電器作為大眾消費品,自然也需要出色的設計。

  2015年,倒不是說無線充電會井噴,會席捲大江南北,那是不現實的。不過,我們應該能看到令人欣喜的一面,隨著產業端的生態逐漸成型,前景的逐漸明朗,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創業公司,會加入其中,用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普及無線充電,就如同當下的尚未定論但是蓬勃發展的免費WiFi市場一樣,但我們相信,無線充電,立足於龐大的設備技術,將會有著更有廣度更有深度的市場,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能夠積極參與其中,篳路藍縷,總需要隊友和對手一起開拓。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