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香皂行業分析報告 >> 香皂行業發展過程分析

香皂行業發展過程分析

2015-05-14 16:07:14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宋代時就出現了一種人工合成的洗滌劑,是將天然皂莢(又名皂角、懸刀、肥皂莢,通稱皂角)搗碎細研,加上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稱「肥皂團」。宋人周密《武林舊事》卷六《小經紀》記載了南宋京都臨安已經有了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

  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除了天然皂莢,如無患子等類的植物,也流傳於民間,成為一種很好的洗滌劑。

  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臘的一個叫勒斯波斯的小島。當地人用動物祭天,由於焚燒動物時要用木材,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產生了肥皂樣的黃色物質。大雨把這些東西沖刷到當地婦女經常洗衣的河流中,她們發現因此衣服洗的更乾淨。

  雖然從古希臘開始,就可以發現使用類似肥皂的痕跡,歷史上記載有一個叫薩佛(Sappho,aponification)的女詩人,記載了這些故事。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個過程叫作皂化,化學名稱是制皂(SoapMaking)。

  另外,公元前3000年,美索布達米亞人發現,植物燃燒後的灰燼類的鹼性物質,與油混合後,具有去污力,這亦是肥皂的來源之一。不過高盧人應該是嘗試去製做香皂且成功的第一人,他們當時稱香皂為「sapo」,當時的皂類是一種含有動物油脂和植物灰燼混和而成的軟膏狀物質。

  當sapo的製作手法漸漸地被傳入到地中海地區時,阿拉伯人就將sapo加以改良成欖油及蘇達製成的硬質肥皂。這時,肥皂開始被大量製造。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還是18世紀和19世紀的事。

  在18世紀末工業革命工業問世後,獲得了大量的價廉的碳酸鈉,促使肥皂工業有了新的發展,雖然強鹼香皂不適合人類皮膚長期的使用,但是可以有效清洗衣服上頑固的污漬。到了20世紀中期,合成化學和石油化工的發展為洗滌劑提供了廉價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滌劑的興起,使得肥皂工業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抬頭使己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興起,由於手工皂有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種組成極易被生物降解且易於被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不會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問題。

更多香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香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