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屏具有耗電量低、體積小、輻射低等優點。在現如今的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顯示屏行業高速發展,產能達到6952萬平方米,自給率約為30%,滲透率超過50%,以下是顯示屏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顯示屏通常也稱為LCD顯示器,是基於液晶電光效應的顯示器件。顯示屏行業分析指出,中國的LCD產業從七十年代末至今,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經歷幾次大的投資浪潮之後,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TN-LCD生產基地和主要的STN-LCD生產基地。
中國大陸地區目前有多條已經量產的高世代線,從面積上來看,2011年中國大陸高世代線占全球總產能的僅1%左右,遠遠落後於韓國、日本和台灣地區;到2016年已經上升至32%,僅落後韓國排在全球第二。顯示屏行業發展現狀指出,在電視大尺寸化的趨勢下,中國擁有多條建成與建設中的高世代線,面板產業向大陸轉移成為必然。
三星、LGD等關閉LCD產線或轉產OLED。隨著OLED的興起和LCD的價格下降,韓國和日本的多家公司都開始關閉LCD產線,或者轉產OLED。自2017年以來,LGD已經關閉了三條LCD生產線,並且放棄了一條新生產線計劃。該公司目前在韓國還剩兩家LCD工廠,在中國有一家。目前LCD生產線主要集中在大陸和台灣。
2018年,我國大陸顯示屏產能約4948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28.0%;截止2018年年底我國大陸顯示屏產能達到69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率已下降至8.1%。雖然未來數年後續產能陸續釋放,不過行業內落後產能淘汰也在穩步推進,2018年我國顯示屏產能為7220萬平方米。
2019年,受全球電子產業發展放緩的影響,我國顯示屏行業出口數量2993萬台,同比下降10.98%,出口金額21.30億美元,同比下降29.85%。顯示屏行業發展現狀指出,除了受累於全球電子產業的緩慢發展。我國顯示屏出口優勢漸失,還與我國顯示屏出口仍然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難以應對市場競爭有關。
在顯示屏件中,LCD是近年來的主流應用,以智慧型手機為例,2018年LCD手機面板出貨占比達到了76%。但是,與LCD模組相比,OLED具備色彩飽和度更高、更輕薄、可視角度更大、可柔性彎曲、能耗較低等優勢,出貨占比逐漸提升,將成為下一代主流顯示器件。
在行業市場表現中,基於市場上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屏的表現,已有多家廠商開始在中小尺寸產品上發力,積極開拓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市場。在液晶電視銷量逐漸放緩的趨勢下,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的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屏產品前景較好。
目前,我國新建生產線主要集中在TFT-LCD產品,且投資的都是高世代生產線,過去落後的產能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同時,基於目前市場上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屏的表現,已有多家廠商開始在中小尺寸產品上發力,積極開拓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市場。
總的來說,我國雖然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顯示屏生產基地,本土廠商技術依舊薄弱,特別是在高端產品領域常年從韓國、日本、台灣等地進口液晶顯示屏。在新技術發展上,與日韓以及中國台灣企業技術差距還比較大,整體上仍處於技術追趕階段,以上便是顯示屏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顯示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顯示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