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武漢市工商局發布2018年網絡交易商品質量抽檢結果,結果顯示,在不合格商品中服裝類、鞋類商品占據近七成。
今年以來,武漢市工商部門對主要網絡交易平台上本地經營者銷售的商品進行123批次質量抽檢,類別涉及服裝、鞋、日化用品、電子產品等,其中不合格商品33批次,不合格率26.8%。其中,服裝類商品(含成人和兒童用品)共抽檢49批次,不合格17批次,不合格率34.7%。標稱荊州市紅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生產的兒童衣物繩帶項目不合格。標稱時尚淘男服飾(武漢)有限公司生產的2款男士休閒襯衫pH值不合格。
工商部門表示,繩帶不合適或不合理容易給兒童帶來機械性危害,如勒傷、絆倒、窒息等,是危害兒童安全的潛在因子。pH值不合格。會使皮膚受到刺激,嚴重時產生灼傷感,甚至滋生細菌,引起疾病。
鞋類商品(含成人和兒童用品)共抽檢13批次,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率46.2%。其中,標稱武漢傑西可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女童單鞋重金屬含量不合格;標稱浙江天宏鞋業有限公司和武漢傑西可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童鞋附件性能不合格。
工商部門介紹,重金屬含量不合格,容易引起貧血,損害神經系統,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附件性能不合格則有潛在的吞咽窒息風險。消費者應儘量選購一些無氣味或氣味較少的鞋子、標識(標誌)齊全的商品。觀察鞋裡材料是否觸感細膩、色澤均勻,檢查鞋幫縫合線和幫底粘合縫,檢查是否有斷線、鞋幫縫合線是否整齊,膠粘幫底結合部位,是否平整無溝坎、無虛縫和開膠。觸摸鞋裡面和內底上,看是否有凹凸不平現象,以免擦傷腳。
工商部門提示,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即將到來,消費者在進行網絡消費時,應注意低價陷阱,在購買商品前,關注商品的價格變化,多渠道比較、了解商品的價格情況,不要被明顯的低價所誤導,被虛假折扣迷惑。此外,要了解促銷規則。集中促銷的交易規則中,有些商家隱藏著霸王條款。對於預付定金的商品,要謹慎下單。在簽收前要驗貨。消費者儘量當面核驗,同時索取購物發票或收據。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的大致介紹了,如需了解更多行業相關資訊的話可點擊本文連結進行查閱。
在全球的製鞋業都在慢慢往亞洲轉移的大環境下,中國的製鞋工業每年在迅猛的發展,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一產銷大國,戰全球產量的60%以上,每年鞋子的出口規模也非常的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鞋產品製造基地。但是2016年由於世界經濟環境不景氣,整體外貿都有一點下降,全國鞋類製品出口額下降了11.8%。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數據,2016年1~12月,全國鞋類製品行業累計完成出口額472.16億美元,同比增長-11.80%。其中,12月份完成出口額51.55億美元,同比增長-1.49%。2016年全國鞋類製品行業月度出口額及同比增長趨勢如下圖所示。
在全球的製鞋業都在慢慢往亞洲轉移的大環境下,中國的製鞋工業每年在迅猛的發展,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一產銷大國,戰全球產量的60%以上,每年鞋子的出口規模也非常的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鞋產品製造基地。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1月我國鞋類出口金額為51.65億美元,當月同比增長2.96%,為出口連續8個月下滑後的首次增長。
以下為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國鞋類出口金額統計:
歐盟作為我國鞋類出口第二大市場,近年來不斷加強技術性貿易壁壘。受國外技術壁壘影響,我國鞋類被召迴風險大大增加。據統計,2016年11月,美國、加拿大、歐盟、澳洲市場鞋類產品被召回的共有6例,全部出之歐洲市場。其中與中國相關的共有4例。主要涉及兒童鞋小部件脫落安全問題和鞋中皮革的六價鉻超標問題。
在我國製鞋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粗放式快速發展,中國的製鞋業積累了很多矛盾,以出口為主的製鞋產業,面對國際市場的萎縮,又加之來自主要市場國的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中國製鞋業的下行壓力較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