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承載數位化運行的基礎硬體設施,為數據運行提供基礎的運行底座;產業雲則一方面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上雲難」的問題,來加快各個行業的上雲進程,快速享受數位化紅利;另一方面,產業雲也可以為產業集聚帶來有機分工和效率的提高,促進分布式的研發和創新發展,進而將數位化力量切實嵌入到區域和產業發展中去,最終提升整體經濟運行效率。
新基建正在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門領域,與之相關的5G、數位化應用、新能源充電樁等行業前景廣闊。新基建或將迎來新風口。在近日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信部新發的文件中,也瞄準新基建標準制定。
16日,工信部科技司發布了《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簡稱《要點》),新基建再次被強調。《要點》指出,要推進新技術新產業新基建標準制定,大力開展5G及下一代移動通信、「IPv6+」及下一代網際網路、電動汽車和充換電系統、集成電路等標準的研究與制定。
在近日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2021年將加快推動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建設。新基建也已經成為多部門以及地方省市2021年的投資重點。
市場投資機構與企業早已紛紛開始謀劃。近日,市場消息稱,高瓴資本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新基建團隊,對該領域展開布局。在去年,阿里與騰訊也均推出了千億級的新基建計劃。
「十四五」規劃綱要從技術升級、數字改造和前瞻布局三個方面講述了新基建的發展方向,再次彰顯了新基建在未來五年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新基建的發展對整體GDP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泰君安認為,「十四五」規劃發布,新型基建和數字經濟轉型成為重點。其中,5G蜂窩網絡、大數據中心、千兆網絡升級、物聯網等將是極為重要的傾斜性方向。
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2021年將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的建設。
「新基建」作為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於去年3月「登台亮相」,5月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時隔1年,新基建再度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並融入助力打造數字中國的方方面面。當前,全國各地紛紛開啟大規模的建設投資。機構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 「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加大數字社會建設步伐」,其中蘊含著萬億級的數字經濟投資價值。
A股上市公司中,神州泰岳推出基於PB級全量數據秒級運算的大數據 + 人工智慧綜合應用的「智腦2.0」系列產品。動力源聚焦於數據通信、智慧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三大產業中電能轉換與能源利用,公司產品多應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上半年復工復產的加速推進,8家上市新基建企業累計新簽合同額為人民幣50636億元,同比增長12.89%。新基建不僅是國家重點投資的發展方向,也是『雙循環』格局的關鍵發力點之一。以下對新基建發展趨勢分析。
從事實來看,安徽、廣東、浙江的新型底細行動項目數絕對量較大,拜別達到了280、165和109項,而河北、山東、廣東的新型底細行動數量占對照高,拜別達到了43.5%、35.0%及34.1%。
我國新基建建設主要七個領域的建設,分別為5G基建、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現從三大設施來分析新基建發展趨勢。
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新基建發展趨勢分析,新基建的發展應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發展哪些產業、如何組織生產流程等應該由企業做主。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配置資源、規劃生產,有效發揮主動性和自覺性。各級政府要做好中長期規劃,研究制定相關管理標準和規則,引導企業規範有序參與新基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