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血製品公司產品品類一般20-24種,國內公司產品線最多13種,普遍噸漿收入和噸漿毛利偏低。血製品版塊估值觸底,重點推薦銷售轉型快、技術創新力強標的全球血製品三巨頭的發展歷程中併購和技術研發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下對血液儀行業概況分析。
血液儀行業概況分析,國內血液淨化耗材市場保持增長,血液儀行業分析指出,2017年,中國血液淨化耗材行業市場規模為158.24億元,市場規模增同比增長15%。隨著我國對血液淨化耗材的需求逐步增長,預計未來血液淨化耗材行業市場規模將繼續增加。
血液分析儀已經在醫院臨床檢驗中普及,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血液分析儀也在不斷地更新。血液分析儀的運用在醫學臨床檢驗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要採取相應的對策,加強檢驗人員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他們的素質,使他們正確對待和科學地使用血液分析儀,從而更好地應對新時期的挑戰。 現從六大問題來分析血液儀行業概況。
從本次調研看,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血液成分製備、血液檢測等多種設備的平均數量、普及率均排在最後。血液儀行業概況分析,東北地區在某些低價值設備使用方面甚至還領先其他地區,如血紅蛋白試紙條、手持式熱合機的應用方面,但高價值的大型儀器設備的普及率和平均數量均不高,比如無菌接合機、血液輻照儀、血液成分分離自動設備、酶免檢測和核酸檢測設備等。假設所有設備的權重係數為1,將所有的設備普及率按照地區相加,及所有的設備均數按地區相加,得出的設備配置情況排名為:華北地區>中南地區>華東地區>西南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華東地區雖然經濟發達,但是在血站設備配置方面不如華北、中南地區。可見,血站設備配置除了依賴於當地經濟狀況,還須依靠當地政府對采供血行業的關注和對其財政的投入。
每個項目如果按照中心血站和血液中心比較,後者均優於前者。究其原因,血液中心一般位於直轄市、省會城市,其經濟發展高於周邊中心血站所在城市。血液儀行業概況分析,但是,從全國範圍內看,不排除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心血站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血液中心出現倒置。同樣,即使是同一地區,中心血站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比如,廣東、江蘇。
血液儀行業概況分析,由於血液檢測是血站中最早實現自動化和信息化的科室,而成分製備、質量抽檢部門一直以來較多地依賴手工,因此,除個別地區的中心血站的檢測設備配置較差外,全國大部分地區血站的血液檢測設備性能差別不大,只是存在數量上的差別。成分製備近年才開始推行自動化、信息化,質量抽檢方面的自動化設備也較少,因此血站設備配置在這兩個部門差距較為明顯。
按照各種設備日均處理量的高低:華北地區>中南地區>西南地區>華東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血液儀行業概況分析,華北地區成分製備、血液檢測設備負荷較大,不過也可能因為該統計地區的血液中心所占比例顯著高於其他地區。東北、西北地區的設備負荷較少,這與當地血液採集量有關。
如陝西省的許多中心血站,大多數大型關鍵設備使用均已超過十年以上,設備陳舊、自動化程度低,已成為影響血液質量安全的重大隱患。雲南省大部分中心血站在用設備(包括獻血車)多為2002年國債項目配置,隨著采供血業務量的逐年增長,設備故障頻發,損毀老化情況凸顯,血液安全存在較大隱患。血液儀行業概況分析,在廣東省使用5~10年的設備占33.07%,使用10年以上的設備占20.04%,特別是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血站的設備陳舊狀況更加突出劉嘉馨主編《中國輸血行業發展報告(20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朱永明主編《中國輸血行業發展報告(201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血液儀行業概況分析,有些血站採用血細胞計數儀進行白細胞殘留量的質量抽檢,這與《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規定的方法不符,血細胞計數儀檢測白細胞的靈敏度達不到白細胞濾除後白細胞殘留量檢測要求,故採用此法不妥。
我國國產血細胞分析儀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正逐漸替代進口,先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血液儀行業概況分析,但我們必須看到長期以來國外知名醫療儀器企業憑藉其精湛的技術和品牌優勢,依舊占據著國內大部分市場,我國國產醫療儀器企業的發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更多血液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血液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