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受紐西蘭奶製品供應商恆天然的「涉毒」乳清蛋白粉影響,紐西蘭可瑞康嬰兒奶粉被紐西蘭當地政府要求召回。
12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消息稱,該局收到紐西蘭駐華使館通報,紐西蘭初級產業部經過調查核實,決定將原來暫停消費紐迪西亞公司一段及二段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建議調整為召回該公司2013年5月21日至8月2日期間生產的、在紐西蘭市場銷售的兩款產品。需召回的問題產品包括普通裝可瑞康一階段嬰兒配方奶粉(0-6個月)、可瑞康金裝二階段較大嬰兒配方奶粉。
國家質檢總局表示,我國沒有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上述產品。不過,提醒消費者,如有通過網購、郵寄或個人攜帶等方式從紐西蘭市場上購買了上述召回範圍內的產品,請勿給嬰兒食用。
「新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制,覆蓋了嬰幼兒奶粉領域的羊奶粉。新規擬規定,羊奶粉應當在配料表中標明每100g產品中羊乳(粉)所占比例,以及乳清蛋白粉來源,這意味著部分不純正的羊奶粉將『現形』。」
日前,記者從業內獲悉,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對當前嬰幼兒奶粉領域中的「新貴」羊奶粉也有諸多新規定,當前羊奶粉行業在國內尚處於初期「野蠻生長」階段,質量、生產、管理、市場銷售混亂情況已有突出顯現,而新管理辦法的出台,將有利於儘快引導該行業健康發展。
國內市場有望達百億元
據2010-2015年中國嬰兒奶粉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預測報告了解,目前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進入低速增長期,近期乳企發布的2015年半年報也表明,過去高利潤、高增長的嬰兒奶粉市場頹勢盡顯。為拓展高端市場、從價格戰泥潭中抽離,不少乳企轉向進軍新興的羊奶粉。
記者獲悉,到目前為止,國內包括澳優、聖元、飛鶴、明一等嬰幼兒奶粉企業均在悄然布局羊奶粉市場。有消息稱,蒙牛旗下雅士利目前也在加強對羊奶嬰幼兒配方奶粉技術和市場的考察,為新產品開發推廣做好技術準備。一時,羊奶粉成為嬰兒奶粉乳企的新利潤增長點。
「進入中國4年來,公司每年業務發展速度保持在30%以上,即使在近兩年牛奶類嬰幼兒奶粉增速放慢、消費減少的時候,嬰幼兒羊奶粉仍保持高速增長。」背靠荷蘭百年歷史乳企和澳優乳業的海普諾凱營養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軼旻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根據海關數據,2015年1至6月份國內進口羊奶粉中,佳貝艾特羊奶粉占比達63%,同比增長14%,源自紐西蘭的卡洛塔尼、蓓比步、倍恩喜以及withmom等品牌分列二到五位。
這兩年對羊奶粉市場覬覦的並不止澳優乳業,到目前為止,國內乳企涉足羊奶粉的還有聖元、飛鶴、明一、完達山等。去年2月,飛鶴斥資3億元收購國內最大的羊奶粉企業關山乳業70%股權,宣告進軍羊奶粉市場。當時,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表示,國內羊乳市場約為30億元的規模,未來可以發展到100億元以上。今年,福建乳企明一乳業全新推出羊奶粉品牌「卡尼迪」,並號稱該品牌羊奶粉採用歐洲奶源。聖元也在今年推出採用進口奶源製成的羚冠羊奶粉。
「相比牛奶粉,羊奶粉近年來每年保持30%高速發展。」李軼旻預計,隨著國內消費羊奶粉人群增多,人們對羊奶粉認知提高,未來幾年該品類還將高速增長。「目前羊奶粉占整個奶粉市場消費份額僅有3%至4%,未來市場潛力還很大。」
國內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指出,目前羊奶在國內市場發展尚在初級階段。「目前全國牛奶總產量3700多萬噸,羊奶總量約55萬噸,約占1.5%;全國嬰幼兒奶粉年總量約100萬噸,嬰幼兒羊奶粉年總量約6萬噸,約占總量的6%。」王丁棉指出,全國嬰幼兒奶粉年銷售總額約800億元,嬰幼兒羊奶粉年銷售總額約40億元,約占5%。
「目前國內羊奶粉價格比普通奶粉高,原因之一是僅羊奶收購價成本就比牛奶高。羊奶奶源收購價大約8至10元/公斤,而牛奶原料收購價現在才3至4元/公斤。」王丁棉表示,另外,由於市場規模尚未出來,羊奶粉的利潤也相對牛奶粉高。
業內認為,在當前嬰幼兒奶粉行業毛利率下降、利潤縮水,以及價格混戰的環境下,乳企急需尋找新的替代品來維護高端市場,而羊奶粉顯然是被選擇者之一。
行業亟須標準化
當前很多國內乳企均涉足羊奶粉市場,在市場上也出現一眾羊奶粉企業和品牌,然而羊奶粉市場的混亂也讓人擔心。
2015年前8個月,國家食藥監總局接連公布兩輪嬰幼兒配方乳粉國家專項監督抽檢情況,結果發現,羊奶粉成為問題大戶。其中,在8月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抽查中,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樣品11批次,不合格原因包括硒、亞油酸等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而檢出不合格樣品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均屬嬰幼兒配方羊奶粉。
王丁棉指出,羊奶粉被檢出的不合格率高於其他品類,說明國內羊奶粉生產企業在品控方面做得不夠好。「羊奶粉市場出現的混亂,究其根源還在國內尚未制定羊奶、羊奶粉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目前市場上的羊奶粉,很多是摻雜有牛奶成分,以牛奶的乳清粉代替羊奶的乳清粉,不是純羊奶粉。」
據介紹,國內目前羊乳清蛋白粉極其稀缺,出於成本考慮,國內部分企業生產的羊奶粉大多以添加牛乳清蛋白粉為主。據李軼昊宣稱,國內羊乳清蛋白稀缺,是因為該成分提煉時會產生酪蛋白,但目前國內羊乳資源有限,羊奶酪市場尚未充分開發,只能從國外進口羊乳清蛋白粉。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對嬰兒奶粉範圍內的羊奶粉也念起「緊箍咒」。據徵求意見稿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為羊乳(粉)的,產品名稱可標註為嬰幼兒配方羊奶粉,並應當在配料表中標明每100g產品中羊乳(粉)所占比例,以及乳清蛋白粉來源。
上述新規擬通過「標濃度」這一舉措來提高門檻。「目前我國有200多個羊奶粉品牌,但這些品牌只不過集中在十幾家企業生產,其中很多品牌都是經銷商與企業以變相貼牌模式生產,註冊制實施後,這些品牌將被淘汰掉一半左右。」王丁棉還表示,要求企業標明羊奶粉中羊乳所占的比例,此舉可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
業內認為,儘管目前羊奶產品在整個乳業市場的占比仍然非常低,但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因此迫切需要出台專門的標準來指導行業發展。據透露,最近已有大型羊奶粉企業與中國乳業中心簽訂合作協議,欲聯合制定羊奶製品相關標準,通過向國家相關部門申報如生羊奶標準和羊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等相關標準,來推進羊奶行業健康發展。
2017年開年以來,從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月進口嬰兒奶粉數量大幅下降,這是過去的22個月以來,進口奶粉的首次下降。此數字是否意味進口奶粉不再吃香?在業界看來下定論還言之尚早,但隨著奶粉新政不斷「施壓」,各大品牌謹慎行事。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1月我國總共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15091噸,同比下降9.2%,價值21568.76萬美元,同比下降8.6%。其中進口主要來源國幾乎都遭遇了下降,尤其是荷蘭、德國、紐西蘭下降明顯。
而去年情況則大相逕庭,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6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繼續大幅增長,全年進口量達到22.13萬噸,同比增長25.8%,價值30.09億美元,同比增長21.8%,進口總量的74%來自荷蘭、愛爾蘭、法國、德國,其他是紐西蘭、澳大利亞。
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何突然在新的一年出現「神轉折」?難道說不好賣就不好賣了?
事實並非如此。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切還與正在實施的奶粉新政有關。原來,按照去年下旬出爐的政策要求,到今年年底,在華銷售的無論中外乳企,都必須完成奶粉配方註冊申請,每家乳企原則上只能擁有最多9個配方產品。而據了解,目前提出申請者寥寥,在今年這一特殊「過渡期」內,乳企、經銷商或會格外小心,分批少量進貨,以免萬一申請沒辦下來,最後奶粉沒法賣了砸在手上。「雖然知名品牌乳企都在積極籌集材料備戰註冊申請,希望能一次性通過,但也還是有部分乳企觀望情緒濃厚,擔心萬一配方註冊沒過關會拖累奶粉銷售,所以在『過渡期』內邊等註冊申請結果,邊減少進口數量以規避高庫存風險。」有業內人士如此分析稱。
不僅僅是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額備受關注,在不少乳業專家看來,適當減少進口大包粉,可以有效解決國內賣奶難的問題。
「實際上消費者日益趨於成熟理性,開始轉投本土生鮮乳為原料的巴氏奶懷抱,超市裡面寫著『復原乳』三個大字的所謂進口奶越來越難銷,而復原乳的原料往往就是大包粉。有消費者明確反饋,與其喝跋山涉水而來、日期早已不新鮮的進口奶,不如喝新鮮出爐的本地奶。」有行業觀察人士表示,這也是為何本地巴氏奶年年漲價仍有「底氣」的一大緣由,因為受到了市場充分肯定,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捧復原乳的進口奶,儘管後者在超市、電商平台折扣不斷。
總體來看,隨著奶粉新政的實施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日益成熟理性,造成了一月奶粉進口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