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裝備具有機電一體化程度高、機動性強、互換性好等特點,我國應急裝備產業已經基本形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和中部五大產業聚集區,以下是應急裝備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我國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應對過程包括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四個階段。應急裝備行業分析指出,應急產業就是為上述突發事件應對活動提供支撐的產業。
應急裝備行業發展前景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為應急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公眾安全意識的提高,社會各方對應急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
2003年非典發生後,國家十分重視應急管理工作,作為應急管理的物質保障,應急產業的產業地位也逐步確立,並開始發展起來。應急產業涵蓋了消防安全、防災減災、信息安全、公共安全等領域。發展應急產業既可以為裝備、材料、醫藥、通信等領域提供新的發展空間,也可能孕育出緊急救援服務等新的產業形態。
安全應急、應急裝備等領域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值達到近萬億元規模,近三年來我國應急產業產值規模年均增長速度在20%左右,高於同期工業經濟平均增速。特別是2019年為推動應急產業集聚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確定了7家首批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引領和帶動了我國應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湧現出了新興際華、航天科技等央企,辰安科技、西林鳳騰等民營企業為代表的研發製造和應急服務型重點企業。
與此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規劃》指出,大力推進應急產業健康發展,制訂應急產業發展培育計劃。應急裝備行業發展前景指出,到2020年,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適應、覆蓋應急管理全過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提升,核心應急救援能力顯著增強,綜合應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強,社會協同應對能力明顯改善,涉外應急能力得到加強,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
2020年11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發布《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名單的通知》,確定四川省德陽市、遼寧省撫順經濟開發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福建龍州工業園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烏魯木齊工業園區等5個產業基地為第二批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專業類)。
整體而言,應急產業和科技狀況落後已開發國家至少10年。「十四五」時期,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相關產業有望獲得快速發展,以上便是應急裝備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