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全球首款8TB硬碟出貨,刷新單塊機械硬碟的容量記錄。縱橫7年之久的垂直磁記錄技術劃上句號,疊瓦式磁記錄技術從幕後走到台前。機械硬碟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希捷CEO承諾明年推出10TB硬碟。
和機械硬碟擴容相比,SSD正以每年35%的降價幅度加速普及。今年下半年,240-256GB SSD開始有接替120-128GB SSD成為主流的跡象。截止8月31日,已有金速F9、影馳戰將、FengLei8066等多款240GB-256GB SSD跌破600元關口。
今年前兩個財季,機械硬碟廠家的整體出貨量和去年相當。然而全球經濟危機所造成的消費低迷,降低個人用戶的硬碟需求。實際上到了消費級別硬碟市場,硬碟銷量每況愈下。硬碟出貨量主要集中在OEM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碟、雲存儲、數據中心等等。
另一方面,新興的SSD市場遠未飽和,和只有5個廠家的機械硬碟行業相比,SSD行業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廠家,時光仿佛回到當年機械硬碟全盛時期。新推出的8TB硬碟能否挽救衰退中的機械硬碟行業,硬碟行業將何去何從?
6TB硬碟最早於去年年底由HGST發布,今年5月份希捷、西數先後推出6TB硬碟,其中數希捷6TB硬碟的性能最為強勁,代表垂直磁記錄技術的最高水平。從時間點上,我們不難看出8TB硬碟發布的突然性,實際上希捷CEO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透露8TB硬碟投產。
那麼8TB硬碟能否挽回機械硬碟的頹勢?答案是否定的!
1、希捷6TB硬碟
特點:運行速度最快的機械硬碟
希捷6TB硬碟採用常規的空氣充填式技術,6碟裝架構,成熟的垂直磁記錄技術,打造這款絕唱級別產品。它具有超過220MB/秒的讀寫速度,10毫秒級別的尋道能力,是目前運行最快的機械硬碟。
2、8TB硬碟
特點:採用新的磁碟技術,容量最大
垂直磁記錄技術已發展到了極限。提升「磁碟存儲密度」最可靠的方法是改變數據寫入硬碟的方式,這是疊瓦式磁記錄(SMR)技術的由來。
作為新一代存儲技術,疊瓦式磁記錄技術使介質的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通過重疊磁軌--類似於屋頂的層疊瓦片,重新調整了數據存儲的方式,進而提高了磁軌密度和單位面積存儲密度。這款應用新技術的8TB硬碟的單張碟片容量超過1.25TB,但是讀寫速度卻在150-180MB/秒之間。
編輯點評:疊瓦式磁記錄技術犧牲硬碟性能,提高磁碟存儲密度,擴大硬碟容量。這項新的硬碟技術顯得夾生之餘,它沒有彌補機械硬碟性能不如SSD的缺陷。它更像是硬碟廠家倉促應戰而應用的過渡技術,受限於產量和生產成本,8TB甚至10TB硬碟亦難於成為救世主。
面對SSD固態硬碟的衝擊,機械硬碟早有準備,除了穩固原有的①機械硬碟,繁衍出新的②混合硬碟,更是亦步亦趨推出③SSD。相對於數量眾多、善於靈活應變的「群狼」SSD廠家,機械硬碟廠商更像反應遲鈍的大象,跟不上SSD廠家的前進步伐,那麼機械硬碟廠家的三條產品線現狀如何?
1、傳統機械硬碟
困局:暫無突破性格技術
除了我們前面所講的疊瓦式磁記錄技術已應用在5TB-8TB硬碟,另一亮點當數HGST開發的氦氣充填式硬碟,它從「硬碟封閉、充填氣體技術」著手,突破硬碟容量受「盤抖動」、固有每英寸軌道數(TPI)、以及軌道誤讀(TMR)的限制。
令人遺憾的是,氦氣充填式硬碟雖然革命性的提高容納碟數至7張,其磁碟仍採用垂直磁記錄技術,容量最多達到6TB,並且它的讀寫速度僅在170-180MB/秒。無論容量還是性能,它的表現並不突出,或者說硬碟廠商們沒有令人信服的突破性技術。
2、混合固態硬碟
困局:特點不足,發展較慢
混合硬碟是硬碟廠家的「小龍女」,它融合機械硬碟和部分SSD的特點,但它畢竟不是SSD固態硬碟,尤其混合硬碟在應用中顯示出來的SSD特性並不明顯,加之它降價遠遠沒有SSD那麼快,逐漸丟失它賴以生存的高超「容量/價格比」,淡出消費用戶的關注視野。
3、SSD固態硬碟
難處:缺乏主控/快閃記憶體資源
機械硬碟廠商一度雄心壯志推出SSD固態硬碟,令人詫異的是「國企病」竟然在這些硬碟巨頭中蔓延,高不成、低不就的貴婦人心態,糟糕的產品定位,不願屈就買方市場,甚至傳出「希捷不再生產消費級SSD」的消息。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希捷、西數、HGST之前沒有掌握主控、快閃記憶體資源,高昂的SSD生產成本令它們的產品進退維谷。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硬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硬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硬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