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範疇,近年國家大力推行政策發展文化產業,加速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道路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式再一次引起了關注。目前獨立音樂的主要陣地在豆瓣音樂人板塊及網站宣傳頁面,從網站歌曲投放數量可推算近年音樂作品數量。以下對中國音樂市場現狀分析。
音樂產業市場規模在國家文化產業總體規模中的比值有所增長,占到文化產業總體市場規模的8%,在文化娛樂行業中繼續大於動漫、遊戲等行業,已經逐步接近廣播影視、廣告等行業的市場規模,體現出音樂產業在大眾文化消費中的重要地位。
一、音樂創作中的現狀。包括歌劇創演、交響樂創演、電影音樂創作、民族音樂創作、流行音樂創作等,並提出存在的問題:一是「高原」作品不多,「高峰」作品奇缺;二是音樂創作似止步不前;三是創作者較多孤芳自賞;四是有些創作偶爾「趕活兒」。總的看,中國音樂創作在老一輩作曲家逐步邁向成熟的同時,新一批年輕作曲家呼之欲出、前景光明。
二、音樂表演的當下現狀。論及民樂表演、交響樂培育、歌劇創演、旅遊演藝這四個方面,並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包括音樂選秀獨領風騷、網絡音樂問題不少、傳統音樂舉步維艱、古典音樂弱性輝煌、民族歌劇創作前景橫亘。總的看,音樂表演雖一片繁榮但泡沫依舊此僅以原創歌劇為例,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依舊是量過於質、大而無當。
三、音樂研究現狀。包括中外音樂學界的交流、國內學術會議、研究活動等方面,並做了問題評析,如攀附求洋捨近求遠、會務繁雜實效難覓、課題立項不清不明、非遺保護喜憂參半。總的看,中國音樂研究的現狀值得思考:學術研究應遵重並敬畏傳統,研究方法應中西合璧、取長補短;課題設置與招標,應儘可能依靠「大數據」 的分析結果做出更為合理的布局與反思;學術會議的申報與審批,應更加嚴格、合理,以避免大量毫無意義的課題重複;音樂類「非遺」 的管理應與時俱進更加合理。
四、音樂教育方面。首先,專業音樂教育逐漸摒棄「匠人」式的單一模式轉而注重「巨人」式的多元綜合模式;其次,音樂教育逐步認同或面向多元文化傳承模式;再次,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育逐漸重視「鄉土教材」建設;最後,是音樂考生的理性回歸。存在問題主要有:其一,個別高校招生盲目依舊,高考補習亂象叢生、魚龍混雜;其二,音樂院校畢業生與日俱增,但學位論文質量大幅縮水;其三,許多個人或集體主辦的音樂(本碩博)考試輔導缺乏應有的行業監管——且多具誤人子弟之嫌;其四,各級各類考級仍然盛行,但有的例如鋼琴考級目的及動機值得玩味與甄別。總的看,中國專業音樂教育體量龐大,但質量縮水。
五、音樂評論現狀及存在問題評析。第一,自說自話或自我標榜;第二,只能表揚但不能批評;第三,評論套路多有定型;第四,創作第一,表演次之,理論墊後;第五,各種現象層出不窮;第六,「雙簧」式評述逐年遞增。總的看,音樂評論這一古來有之的形式,近年來得到高度的關注。但與此同時,一年一評的「密度」 也使得各種「評獎」 獎項的含金量喪失殆盡,因而「以務實的作風穩步推進音樂評論事業的發展才」興許才是音樂評論未來需做的功課。
六、音樂交易的現狀。其中談到數位音樂發展迅速、音樂著作法規漸全。而存在的問題是:賣音樂比做音樂難、實景演出泛濫謂災、音樂盜版勢頭不減等。總的看,近年文化產業迎來高速發展,而培育文化消費也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和轉型升級新的支撐點。
2015年中國內地實體唱片產值規模為5.59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新華書店等傳統線下渠道實體唱片銷售約為4361.3萬張,同比下降23%,但出版種類的增長以及黑膠唱片成為行業「新寵」,表明實體唱片的未來將更多承載著粉絲的青睞,注重文化品質內涵、加快數字時代的戰略轉型是唱片行業面向市場新競爭的關鍵。
隨著版權市場逐漸規範,特別是2015年7月以來國家對在線音樂版權市場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在線音樂市場發展將更為正規有序。在音樂市場收入結構中,廣告、遊戲聯運等模式比較成熟,增長穩定;直播、用戶付費等增長快速,是企業重要的收入來源,預計未來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另外,O2O演出、衍生商品售賣等雖然目前在市場中占比較小,但未來也有較大成長空間。在市場商業模式多元化的作用下,用戶付費、廣告、直播、音樂周邊產品銷售等收入模式將共同促進市場繼續平穩快速增長。
泛音樂時代,音樂行業發展空間急劇增加,據初步測算,數位音樂方面,正版音樂時代,付費模式終將形成,以目前我國 5 億網絡音樂用戶基礎計算,5年行業發展空間為300億;演藝活動受粉絲經濟提振盈利模式將更加多樣化,發展空間達到350億元;網際網路演藝為一種新型演藝模式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發展空間將達到300 億;此外音樂衍生端綜藝節目、電影和音樂教育市場將達到500億。我們認為,泛音樂時代,行業即將爆發,到2020年將達到1500億規模,複合增長率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