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女性生活方式的改變,瑜伽可以調理形體和心理狀態,對於現在的快節奏而言瑜伽無疑是很好的選擇。下面跟隨筆者來看下瑜伽行業現狀分析和瑜伽行業發展痛點。
瑜伽場館規模達42350家,低線城市開始崛起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瑜伽場館規模達到42350家,主要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一線城市競爭相對飽和,新一線及二線城市發展迅速,並有向低線城市發展的態勢。2021年中國專業瑜伽場館的重度核心用戶,預計在300-350萬人左右,用戶規模較小但粘性很高;通過健身房、在線課程服務等方式進行穩定瑜伽習練的中度用戶約在300萬以上;瑜伽泛用戶群體,即雖然沒有購買付費課程,但對瑜伽有基本認知,購買過瑜伽用品,通過免費課程、瑜伽視頻練過瑜伽的人群,規模龐大,2021年至少7000萬人以上。因此,中國瑜伽行業未來用戶拓展空間廣闊。
疫情下居民健康意識的進一步提升將推動瑜伽在內的健身服務關注度提升,女性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女性消費力正在不斷崛起,「她經濟」時代來臨。有數據顯示,2021年超六成女性運動健身愛好者參與過瑜伽習練。體育產業發展帶動瑜伽在內的健身休閒業發展,全民健身持續加碼,政策利好瑜伽行業發展。這些都是市場驅動瑜伽發展的因素。
資金端:1、新店擴張門檻高:瑜伽的核心用戶以白領一類的高消費女性群體為主,因此線下瑜伽館多選址在繁華商務區以及大型商圈拓展新店,租金成本高居不下;同時,為營造高品質的軟硬體環境,瑜伽館在裝修等方面的採購成本通常在百萬甚至千萬級別,一次性投入成本極高。2、年投入成本高、毛利率低:由於瑜伽館所在地段往往房租極高,且品牌為了保證品牌師資、課程質量和後期服務的統一性,經營者通常會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如教練與員工工資,運營服務、營銷推廣等。3、資金流轉能力弱:大多數瑜伽館面向會員的收費模式都是年付預收,續費周期長、資金回流慢,加之部分瑜伽館經營者依靠瑜伽館初期回籠的資金繼續投資第二甚至第三產業,因此可能會出現現金流不足的困境。
人才端:結構不穩定,優質教練儲備不足,人才管理有局限。由於大中型瑜伽館的教練多為兼職,人員流動自由度高,同時也會出現全職明星教練在積累了大量會員資源後選擇自立門戶的情況,由此導致瑜伽館的員工流動與會員流失現象時有發生。
更多瑜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瑜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