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許多行業都一同擠進網際網路的行業中,於是恆業與行業之間的競爭也就加大,你知道近幾年我國在線醫療行業競爭如何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2015年我國在線醫療行業競爭分析:
線醫療領域火爆異常,玩得好的創業公司獲得資本青睞,也引發了BAT三巨頭的瘋狂角逐。從百度健康雲、騰訊微信醫療到阿里「未來醫院」,三家都希望爭食甚至引領這個萬億大市場的網際網路變革。
這個趨勢在2014年越發明顯,BAT三家幾乎都拋出了正式戰略,在市場上掀起不少腥風血雨。而進入2015年,百度的動作更快些,先是牽手301醫院、又推出百度醫生App,直到近日正式與與衛計委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其新醫改宣傳官方平台而再獲國家權威部門背書,聲勢極其浩蕩。當然,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顯然不會將偌大蛋糕拱手相讓,畢竟這是一個上萬億大市場。那麼,搶先布局的百度能否在在線醫療領域拔得頭籌?
智慧、未來、云:BAT在線醫療布局全面啟動
在線醫療產業圖景與服務模式其實本身也在不斷變化革新,信息傳播、在線諮詢、藥品電商、醫療O2O乃至包含美容、養生、健身等大健康服務等諸多領域,也逐步開始迸發出更大價值,並引發了從BAT到小米、京東以及一系列創業公司的新一輪「布局大戰」。
但不得不說,作為一個相當複雜的傳統產業,醫療領域涉及的範圍太廣、牽扯太深、影響太大,能真正撬動或者革新的,往往還得是網絡巨頭們。
阿里方面,其此前一直有醫藥電商業務,去年初收購中信21世紀(已更名為阿里健康)後,又拋出了未來醫院和藥品安全計劃兩個打通智能化醫療的兩條路。按照阿里的規劃,「未來醫院」第一期服務將實現線上掛號、繳費、獲取檢查報告等功能,但只針對自費的患者,通過支付寶入口,未來還考慮介入醫保,這個想像空間就很大了。
騰訊則在去年通過接連投資丁香園、掛號網獲得了醫生資源和用戶資源,隨後並以微信為平台,推出以「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據了解,部分合作意願甚至能為患者提供從掛號、取藥到後期監測在內的全流程醫療服務。當然這麼一來,壓在微信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
至於百度,它向來不缺流量和入口,其主要精力一直放在數據建設上。從最基礎的病症尋醫問藥等搜索數據,到後期的百度知道、百科、貼吧、健康等頻道建設,再到近期布局可穿戴智能硬體籌備健康雲,以及與藥監局、衛計委的數據信息合作,可以看出百度的重點就在都在收集整理醫療健康數據,進而提供全新定製化服務,百度健康、百度醫生App等都是其重點推進的新業務模式,頗具想像空間。
百度布局多元而趨向成熟,阿里騰訊有望彎道超車
從綜合布局上來看,騰訊與阿里積極拓展網絡掛號業務的目的主要在移動醫療方面,依託的還是其看家產品(微信和支付寶錢包),作為後者「無所不能」的支撐之一,與其並列的還有打車、買票、定酒店、玩遊戲等眾多領域;相比之下,百度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重視程度要大的多。
從實際業務看,百度暫時走在前列:其素來強大的主動搜索需求以及產品矩陣帶來了無數用戶,同時其平台影響力和服務實力又吸引了眾多醫生、醫院等的「加盟」。一組數據顯示,百度健康平台上已覆蓋4000家三甲醫院、260萬醫生;強大的醫院庫全部覆蓋7千病種、12萬種藥品。產品方面,從百科、知道、貼吧、健康頻道等為核心的內容信息平台,到以可穿戴設備和健康雲係為主的大健康體系,以及近期上線的「百度醫生」APP等移動端布局,百度在醫療領域的布局一直沒有停歇並已覆蓋多條業務線,涵蓋資訊獲取、免費諮詢、預約掛號以及健康雲等一系列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與藥監局、衛計委等行業管理統籌部門一直存在良好合作關係。13年,國家藥監局與百度達成合作,三大藥品資料庫、總計20餘萬個權威藥品信息全面入駐百度;14年,百度與衛計委旗下多機構達成合作,組織全國三甲醫院權威院士和專家共同編撰百度百科疾病類詞條,還推出了針對媽媽群體的「寶寶知道」APP;此次國家新醫改官方宣傳平台落戶百度更讓雙方合作走向深入——醫療服務畢竟是專業領域,且受政策影響頗多。不斷獲得與衛計委、藥監局等國家行業管理統籌部門的背書,這讓百度在業務開展上後顧之憂不斷減少,並正式補齊了整個醫療生態的布局。
當然,騰訊、阿里的布局主要源於收購,少利益糾葛;並直接以各自在移動端的殺手級應用微信、支付寶為切入點,相比百度多年積累下來略顯冗長和繁雜的服務體系而言,包袱要小得多,彎道超車幾率並不小。
資源不足是常態,大數據或是解決方法
必須指出的是,在線醫療並非一片讚歌,近期唱空的反對聲也越發強烈。不少活躍在一線的醫院人員認為移動醫療雖然看上去很好,但醫療最本質的問題仍然是醫患供求關係不平衡,醫生才是醫療服務的提供者這一事實短期內並不會改變。
網絡掛號、取藥、查報告只是節省了線下排隊的時間,提升了居民的就醫效率,而真正能不能看上病的問題仍需要看醫院有無充足的醫生資源。然而,國內的優質醫生成長路徑太長,儘管技術迅速發展,讓醫療水平一日千里,但是在基本問診、醫療手術上,這個行業本質上還是由老帶新的 「學徒」制,經驗的累積以及學習的過程,都會影響醫生最後的判斷。
近期熱播的《長大》就是一個醫生成長經歷的寫照。作為醫生需要有非常充足的醫學知識和問診經驗的積累,這就需要一名醫生具備強大的記憶能力,以及對病因的分析處理能力,當然要成為「主任醫生」還需要具備成熟的手術技能。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對於大多數病情,只需問診和分析處理即可,所以提高普通住院醫生問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即可提升醫院的服務效率。另一方面,過去,醫生提高就診能力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以及知識補充,而在大數據時代,一些經驗與知識的弱項可通過外在科學技術得以提高。
筆者認為,醫療市場的網際網路化改造是一個長期戰役。所以從長遠看,真正決定勝負的關鍵也許並不在於誰能率先搶占更多的用戶,而是誰能提供更好的在線醫療服務,這背後既要醫生、醫院等豐富合作夥伴資源,也要依靠歷史數據積累,以及在醫院系統信息化之後進一步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網際網路化進一步提升效率,以推出更好服務模式。
若百度能將多年來在醫療大數據上的積累用於輔助「住院醫生」為病人就診,那必然能得到不少醫院和醫生的支持。若能提高醫生的職業技能和病人就診的服務效率,多數醫院都會樂於接受百度提供的服務。更進一步,如果百度能夠直接通過醫院及病人家中設備獲取健康數據,通過雲平台存儲處理數據,將每個醫院內部的信息孤島打通,在通過構建一個足夠大的醫療健康雲平台整合眾多產業鏈資源,則是更具想像空間的商業通路。更多相關在線醫療行業競爭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在線醫療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風險分析報告》。
更多在線醫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在線醫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