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作為一種性能優越的空中平台,最早應用於軍事領域。但隨著技術發展及社會變革,無人機開始在民用領域迅速發展,尤其是在農業植保方面,下面就讓筆者給您介紹植保無人機發展現狀。
國內植保無人機發展現狀
我國農用無人機應用起步較晚,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機械大國,植保無人機到了必須行動的時刻。2004年起,我國科技部、農業部等開始研究和推廣植保無人機;2007年,我國對植保無人機進行產業化探索;2010年,我國首架植保無人機試飛成功;2012年,溫家寶總理在河南參觀某公司組織的植保無人機噴藥試驗,植保無人機獲得了鼓勵與認可;至2013年底,全國各地積極進行植保無人機的展示試用,機型也更加多樣化。隨後眾多企業紛紛涉足無人機低空植保領域,促進了植保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提升。
農業植保用無人機主要以無人直升機為主,優點是能更好適應中國複雜地況的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因為需要修建跑道等原因,適宜規模種植的大農場等情況。推廣模式包括:一是植保無人機企業通過參與到各種農機或農業博覽會進行推廣,使公眾對植保無人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培育植保無人機市場;二是企業直接在田間地頭利用無人機進行示範性噴藥,向種植大戶或農業合作社間推廣。
國外植保無人機發展現狀
從世界範圍來看,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無人機技術最先進,但是由於受到政策和法律的限制,規模農田植保的飛機是有人駕駛的固定翼飛機。在日本、韓國、巴西等國家,由於政府的扶持和引導,無人機航空植保比較發達。日本不僅是世界上應用植保無人機最早的國家,也是利用無人機進行農業作業最為廣泛的國家。截止到2014年,日本共有2346架農用無人直升機應用於農業作業,飛控手14000人多。與日本情況相類似的韓國於2003年在農業植保領域引進無人機技術,無人機植保面積不斷增加。經過10年多的發展,韓國用於農業植保作業的無人機600餘架,超過1/2的耕地採用該作業。日本地形以山地為主,農民種植的地塊較小,普通大型農業機械和有人駕駛飛機難以進行植保工作,所以日本政府對植保無人機進行大力宣傳,並且不斷加強科研力度完善無人機性能,自2002年以來已投入約700萬美元用於植保無人機相關技術研發,主要採用微小型農用無人機進行農業生產;而韓國的植保無人機約80%歸地方的農協所有。美國是世界上農業航空技術最先進的國家。美國無人機主要是精準農業航空遙感技術,隨著GPS自動導航、施藥自動控制系統、各種作業模型的逐步應用,農業植保作業變得更加精準高效、智能環保。美國大部分的化學農藥均採用飛機作業完成噴灑,其中森林植保、水稻施藥作業已經全部依賴航空作業完成。如今,植保無人機是國外已開發國家進行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現代農業生產的貢獻率將不斷加大。
綜上,我國發展植保無人機有兩個方向:一是因我國植保無人機在機型、噴藥方式、智能化施藥等方面與國外已開發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技術上植保無人機企業應和農藥企業聯合攻關,探究有植保效果的無人機和植保模式;二是創新推廣模式,深入用戶,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一體化的推廣模式研究也更為緊迫。
更多植保無人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植保無人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