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的健康產品與智慧型手機一樣漸漸由少數精英人士或極客們手中的玩物,變成大眾生活中的必備品。由於資本、人才的湧入,快速推動智能穿戴產業實現了從0到1的搭建,各種基於產品形態載體的產品開始呈現,包括智能手錶、智能服飾、智能鞋子、智能首飾等。以下對智能穿戴行業分析。
2016-2020年中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投資潛力研究諮詢報告表明,看似高大上的可穿戴設備,為什麼會讓眾多企業陷入危機。深入分析,筆者認為可穿戴設備存在三大弊端。
一、用戶體驗不佳。主要表現有續航乏力、操作不便。以市場上口碑最好的AppleWatch為例,AppleWatch的常規續航時間約為1~2天,若APP使用頻繁,待機時間可能不到半天;AppleWatch的多數功能都需要與iPhone配合才能使用,有時運行起應用的時候,會出現卡頓不流暢的情況。
二、設計不出彩。作為穿戴產品,時尚美觀是用戶的主要購買因素,但相比傳統的手錶、手鐲、手鍊,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在設計上並不具備優勢。
三、功能重複。市場上的智能手環,功能無非是記錄步數、卡路里、睡眠時間等信息,智能手錶相比智能手環,也僅僅只是多了看時間、使用少量APP的功能。而如今的智慧型手機,幾乎包含了二者的全部功能,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操作體驗都遠勝二者。可穿戴設備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看上去較為新潮,但當潮流過去,它該如何抓住用戶呢?
目前市場上不少可穿戴設備產品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多數智能手環和非通話型智能手錶產品不能脫離手機獨立使用,使用場景非專業化、不聚焦,成為其繼續增長的一大掣肘。愛立信消費行為實驗室201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一使用者在購買幾周內便將設備晾在一邊,原因大體分為受限制的使用功能、並非獨立使用的產品、沒有內置聯網功能等。一些可通話型手錶中,也只有極少數品牌有此項功能,但續航、功能性仍有待完善,整體消費體驗需要提升。
專家指出,隨著可穿戴設備產業從1.0邁進2.0時代,脫離手機獨立使用和場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一方面,用戶的消費理念越來越成熟,對於可穿戴設備產品的定位已經不再是「手機的附屬品」,而是希望可穿戴設備產品具有獨立通訊模塊、能夠獨立於手機等其他設備使用。另一方面,由於消費者的運動偏好不同,用戶更希望通過可穿戴設備內置的跑步、登山、自行車、游泳等不同運動場景,採集不同的運動數據,從而對運動數據作出更加翔實的分析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