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主辦的2018年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在寧波召開。期間,首次出現在技術大會上的小家電專業技術分會也於10月31日舉行。來自博西華、美的、萬和、松下、三星、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的技術專家和大家分享了他們的企業和機構在除濕機、攪拌機、加濕器、吸塵器等小家電領域技術創新上的最新成果。
隨著物聯網技術、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家電智能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對於小家電企業來說,智能化更是一次從技術研發、產品升級到用戶服務、渠道布局的系統化革命。智能技術的創新也提高了小家電產品的性能和品質,創造出了新的市場需求。
當然,由於現階段家電的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及不同廠商之間的家電難以互聯等問題仍然存在,家居互聯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會上,博西華電器(江蘇)有限公司軟體工程師鄭浩然對當下智能家居互聯互通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做了主題演講,他指出,如今眾多家電企業均在抓緊布局智能家居產品。而物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家電的互聯互通變得更為簡單。當下人們正將語音識別與圖像識別等技術融入到新的家居場景中。因此企業需通過應用人工智慧等技術智能分析用戶場景,進一步為用戶提供方便。
對於家電智能化開發方向的問題,百年家電企業松下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會上松下家電研究開發(杭州)課長鮑建科分享了《基於智能家電的健康菜譜服務的開發》主題演講。據了解,松下所售的所有商品都和顧客管理伺服器(大數據)緊密連接的,通過雲、APP、商品群與生活行的連接,基於「健康?品位 」的設計理念,解決用戶的困擾 ,創造消費者所嚮往的生活方式。以松下輕廚房為例,松下提出廚房空間服務的概念,對此鮑建科解釋道,松下是想為用戶提供能夠輕鬆料理出美味且能促進健康和美的料理空間。當然這一切都是需要通過松下商品的IoT聯實現的。
可見智能化為消費者帶來的便利和體驗是前所未有的,這些新的元素賦予產品向著更高層次發展、邁進。
除了智能化,小家電的噪音問題得到了大多數企業的關注。
美的中央研究院先行研工程師王躍在《高速攪拌機的攪拌噪聲研究》主題演講中指出,目前,攪拌噪聲、風噪和振動噪音都有可能成為主噪聲源。因此降噪設計方案與產品性能是相互影響制約的。目前通過優化設計鋸齒刀面面積,鋸齒刀片軸均可改善噪音。未來公司將通過多相流空話模擬進一步研究降噪方案。寧波德業日用電器科技有限公司除濕機開發部總監馮金明分享了家用除濕機靜音節能技術的探索及創新。據馮金明介紹,公司已開發出低噪聲、高靜壓係數的強前向離心輪葉和低靜壓損耗,微小渦流的蝸殼風道,使除濕機噪聲降到最低,提高了整機噪聲值標準要求,產品噪聲指標遠高於國標要求。
如今小家電企業在利用新材料、新技術也在不斷優化。
蘇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錢成存分享了《一種基於CFD仿真的空氣淨化器HEPA過濾網結構優化方法》。他詳細介紹了,相比用於空氣過濾器的駐極絨噴材料、超細玻璃纖維紙、EPTFE薄膜和靜電紡納米纖維網等材料而言,在相同HEPA過濾要求下,經過駐極化的聚丙烯熔噴纖網具有較低的靜壓差和較高的集塵量,對於提高潔淨空氣量和累積淨化量具有很大的優勢。康尼格亞太區業務開發經理張佳明在分享《低壓注塑工藝助力家電智能表現》介紹到,低壓注塑成型工藝是以一種很低的注塑壓力將熱熔膠材料注入模具並快速固化成型(1-50秒)的封裝工藝,以熱熔膠材料卓越的密封性和優秀的物理,化學性能 達到絕緣,耐溫,抗衝擊,減震,防潮,防水,防塵,耐化學腐蝕等功效。目前該技術在智能家居、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和4G/5G通訊領域應用廣泛。
許多人說現在已經進入智能化時代,其實遠還沒有。他們所看到的智能化,多是假象。比如,到處可見的智能產品,其「智能」的部分多為噱頭,或即將成為噱頭,家電產品即為典型代表。事實上,家電智能化早就喊了多少年,但智能家電產品並沒有成為市場主流,一方面目前市場上上架的智能電器數量有限,另一方面即使是少量的智能家電產品,也沒有成為熱銷產品。
何以至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智能家電因「智能」二字抬高了身價只是一個方面,最根本的原因是,「智能」二字並非直接對應(實際上也沒有真正帶來)消費者期待的高端、好使、方便,有時用起來反而更加麻煩,容易出故障,成為高端的雞肋。比如曾經的物聯網空調、雲空調,曾經的連結WIFI看視頻、菜單的冰箱,曾經的用手勢、語音遙控,鍵盤打字的電視機等,不用說老人學不會怎麼用,一些年輕人也表示光看說明書就被繞暈了。不少消費者吐槽,廠商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給用戶帶來麻煩的智能化不如不要。
2016-2021年中國智能化新能源系統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企業商家似乎並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一撥兒過時了,再換另一撥兒。這不,現在家電APP又火了起來。在家電賣場,人們可以看到不少家電產品在外包裝上都增加了二維碼圖片,掃描這個二維碼即可以下載企業製作的相應APP,通過手機就可以操作使用了。當然,增加的這個手機應用,不是白送的,而是要花錢的——一位導購直言不諱:現在的智能產品都是努力讓人使用起來更簡單、方便,價格自然也就比較貴了。
其實,智能化家電貴點不怕,功能雞肋也不怕,怕就怕功能多了價錢貴了質量反而下來了。廣西消委會近日發布2016年一季度各級消委會受理消費者投訴數據顯示,家電類產品投訴數量最多,其中質量問題投訴占比43.32%,排名第一。事實上,廣西的情況頗具代表性,它反映了全國家電市場的總體狀態。按說,家電智能化應該對應的是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但實際情況卻是產品越智能,質量問題反而越多。這只能讓人懷疑,所謂智能化,本身就是噱頭,是企業商家用來賺錢的工具。
常識告訴人們,任何智能化的技術都需要物質材料支撐,而這些技術轉化為產品,必須要通過產品質量來體現。增加新技術、新功能本是好事,但必須要有產品質量為其提供支撐,不然的話,每增加一項功能,就增加了一個質量負擔,功能越多,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幾率也就越高。當然,智能化與產品質量並非負相關。就像一些企業把智能化搞成噱頭一樣,智能產品質量不高,也是人為造成的。其實,在家電等產品領域能談得上創新的技術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從其他領域淘過來的已經很成熟的技術,只不過是轉化了一下而已,質量保證應該不算太難。即使真有獨創性的東西,這也不能成為降低質量要求的藉口。說得再明確一點,技術功能是一回事,產品質量是另一回事,或者說,兩者只有相互促進,怎能相互掣肘呢?
說了這麼多智能化的不是,用意並不是要完全否定企業商家追求智能化,而就消費需求和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來看,智能化和多功能化也應該是整個行業的必然趨勢,我們反對的只是企業商家對智能化產品的非理性推崇和生產上的浮躁作風,尤其是一些企業把智能化當作一種炒作手段以忽悠消費者的不良做法。因此,我們提醒企業商家,質量永遠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引進智能還是增加功能,都不要淹沒質量。沒有質量支撐,智能功能終是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