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智能家居行業對我們當代人來說並不是什麼陌生的詞彙,從手機能搖控空調、遙控電視到可控的窗簾等等,智能家居在不經意間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那麼,智能家庭發展趨勢如何呢?下面就由筆者給您細細道來。
智能家庭發展趨勢
趨勢一;單品智能化
創業公司和家電企業會呈現從兩端向中間走態勢,創業公司優先選擇小型家電產品,如插座、音響、電燈、攝像頭等,而家電企業則優先選擇大型家電產品,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在這個過程中顯然家電企業會占一些優勢,因為家居生活大家電產品是必不可少的,這是智能家居無法繞過去的。
趨勢二;單品之間聯動
首先不同品類產品在數據上進行互通,後續不同品牌、不同品類產品之間會在數據上做更多的融合和交互,但這樣的跨產品的數據互通和互動大多可能還是沒辦法自發地進行,只能人為去干涉,比如通過手環讀取智能秤的數據,通過溫控器讀取手環的數據等。
趨勢三;系統實現智能化
系統化實現智能比較科幻,是跨產品數據互通和互動之後再進一步的結果,不同產品之間不僅可以進行數據互通,並且將這其轉化為主動的行為,不需要用戶再去認為干涉,比如智能床發現主人太熱出汗了,空調就啟動了,或者是抽油煙機發現油煙量太大,淨化器就做好準備開始吸附PM2.5 並除味。
系統化實現智能是建立在具備完善智能化單品以及智能產品可以實現跨品牌、跨品類互動前提下的,這需要智能家居中的所有產品運營在統一的平台之上,遵循著統一的標準。這意味著,目前已經切入智能家居領域的廠商,需要考慮自己這一套智能產品的網關設備是不是可以嫁接到未來的大平台上。
趨勢四;標準化是必由之路
在技術上,智能家居建設面臨的挑戰不是設備或者實際問題,而是標準和協議問題,其直接阻礙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因此,標準化已然成為推動我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智能家居統一的行業標準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各大廠商和相關組織紛紛參與到智能家居相關設備的接口標準和數據傳輸協議的制定中。目前已經推出了一些關於智能家居的標準。一系列標準化制定工作的展開,將為我國智能家居的發展提供一個開放的標準化平台,指明智能家居研究領域正確的發展方向。
趨勢五;產業合作成為趨勢
合作共贏正在成為共識,其中組建產品聯盟成為合作的主要形式。產業聯盟目標就是聯合產業資源,制定統一標準,推動智能家居業務的互聯互通。目前,國內垂直行業的領頭企業也在積極召集產業各方公司組成聯盟,發布技術標準,例如中國移動數字家庭產業聯盟、騰訊企鵝智家、海爾U+、阿里智能等。
趨勢六;新技術發力智能家居市場
近兩年,各類新技術開始融入智能家居領域,例如,2017年,融入人工智慧技術與語音識別技術的智能音箱成為了爆款。BATJ、海爾、聯想、小米、嘟嘟E家紛紛參與其中。2018年,人工智慧技術與語音識別技術將會為智能家居帶來更多的活力。技術上,語音助手的智能程度無疑會進一步提高,語音識別的準確度也將加強;功能將更加豐富,有越來越多的應用軟體進入其中,從而影響更多人因人工智慧來體驗智能家居。
除了人工智慧技術與語音技術,還有多種技術進入智能家居領域。例如人臉識別、AR技術。近兩年,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語音交互產品之所以火熱,就是被認為是智能家居入口。但業內也有人認為,未來的智能家居交互方式也可能是觸摸交互、AR交互或手勢交互,語音交互的智能家居產品能否成為智慧家庭的入口,2018應該能見分曉了。
智能家庭發展前景預測
如果從廣義的建築來看,智能家居設備主要應用在智能建築之中。智能建築行業發展潛力極大,被認為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其產業帶動作用更是不容小覷。據統計,美國智能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為70%,日本為60%。2015年,我國智能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在30%左右。
我國智能建築起步於1990年,比美國晚了6年,比日本晚4年,通過對比美國和日本智能建築的發展歷程,預計未來我國智能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例仍將保持每年3個百分點左右的提升速度,到2021年,我國智能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列有望達到57%左右。
如今,我國的智能家居行業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將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2021年,或將突破2900億元,智能家居這塊巨大的"蛋糕",已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而作為智能家居企業,應高度整合產業鏈,協同發展,合作共贏。因此,通過以上筆者整理的關於智能家居2017年六大發展趨勢,希望相關人士能從中得到些發展啟示。以上就是筆者給您分析的智能家庭發展趨勢了。
更多智能家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家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