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處於經濟發展和變革的重要時期,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未來我國各行業都會向更專業更細分的領域發展,這也要求有相配套的專業技術人才。那麼我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會是怎麼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傳統的普通教育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產業化細分化對於勞動者技能的需求,這使職業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按照國外的經驗,我國未來對於職業人才的需求會不斷增加,建立完善的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國內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下降,未來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傳統教育模式培育出的大學生數量龐大卻不具備職業技能而失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企業高薪聘請職業技師。企業有著很大的剛性需求。
在2012、2015、2020年整個職業教育的市場規模可達2646億、3376億、3787億。其中2015年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專科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市場規模分別為417億元、675億元、834億元及1450億元。
劇中國報告大廳在線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職業教育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近一半的職場白領表示因工作瓶頸參加職業教育培訓,期望通過再學習充實自己,且每年在職業培訓方面投入8000元以上的占比17%,投入5000至8000元的達28%,比2013年均有小幅下降,職業教育市場的擴大促進了相關資費的下降。截止2013年底,全國的培訓機構已超過14萬家,其中涉足職業教育的機構達5萬多家,其中工程建設業及財務金融業培訓的機構總數各已達1萬多家。
雖然由於行業整合,競爭加劇等原因教育培訓機構的數量有所下降,從2008至2013年,我國教育培訓機構總數從18.16萬家減少到14.38萬家。但教育培訓市場的規模在逐年增大,尤其是職業培訓領域,增長率領先於其它細分領域。職業培訓行業的從業人員數目總體上也處於增長態勢,從2008-2012年職業技術培訓機構教職工的總人數從49.58萬人增加到50.66萬人,13年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教育市場的主要細分市場有幼兒教育、課外輔導、藝術培訓、民辦學校、網絡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職業教育主要涉及職業技能培訓市場,部分語言培訓和網絡教育市場以及民辦學校中除去民辦本科的高職和中職部分。學前教育和職業培訓都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學前教育的毛利率可以達到30%的水平,領軍企業可以達到40%-50%的水平。職業培訓的行業毛利率在35%,受較高市場集中度的影響,領軍企業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60%。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使這類需求逐漸剛性化,而目前更多的接受學前教育服務的家長收入狀況普遍良好,對於價格的敏感度較低。對於職業培訓而言,培訓成果與個人收入有著相對密切的關係,從而降低了顧客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
對於民辦高校,某些上市公司投資的企業的毛利潤甚至要高過培訓行業的平均值。以A 股的兩家上市公司為例,一家是陝西金葉的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一家是博通股份的西安交大城市學院。從兩家上市公司2014 年的年報數據上看,陝西金葉教育收入1.56 億,營業利潤5843 萬,毛利率37%;博通股份教育收入1.35億,營業利潤8480萬,毛利率是63%。二者均高於培訓行業的平均毛利率(35%左右)。
從教育領域總體創業分布來看,中小學、職業技能、成人外語分別為創業項目分布最多的細分領域,並且近半年以來此趨勢還在延續。從獲得的投資金額來看,獲得投資金額最多的依次分別為成人外語、職業技能和中小學,其占比分別為33%、22%和12%。
另外,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職業教育的併購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資本不斷湧入職業教育相關領域。從2013年教育領域相關融資情況來看,職業技能教育獲得的資本市場投資金額占總金額的22%,僅次於成人外語教育,明顯好於中小學教育。
以上便是筆者對職業教育市場規模做出的詳細介紹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職業教育市場規模將會是一片藍海愈來愈好~
更多職業教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職業教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