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竹蓀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竹蓀行業競爭分析:竹蓀行業競爭格局持續演變

2025年竹蓀行業競爭分析:竹蓀行業競爭格局持續演變

2025-05-22 14:01:1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在當下的農業產業領域,竹蓀行業發展迅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2025年,竹蓀行業競爭格局持續演變,各地紛紛發力布局竹蓀產業。織金縣作為我國重要的竹蓀產地,其食用菌產業以竹蓀為主導,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深入探究其產業核心競爭力,對於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鑽石理論視角下織金縣竹蓀產業發展現狀概覽

  鑽石理論由麥可・波特於 1990 年提出,該理論認為產業是競爭基本單位,其模型涵蓋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業、企業結構戰略與同業競爭四大關鍵要素,同時機會和政府作為輔助因素影響產業發展。此理論適用於分析兼具勞動與技術密集型特點的食用菌產業,能助力提升織金縣竹蓀產業競爭力。

2025年竹蓀行業競爭分析:竹蓀行業競爭格局持續演變

  織金縣地處特殊地理環境,農業基礎脆弱但發展竹蓀產業具有獨特優勢。《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竹蓀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縣域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擁有 574 個行政村域,計生常住人口約 87 萬,戶籍人口約 136 萬,少數民族人口占比約 50%,部分少數民族村寨野生菌資源豐富。這裡還是貴州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織金竹蓀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2010 - 2017 年地區產值年增長率超 15.4%,2018 年全縣耕地超 10.5×10⁸ m²,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

  在竹蓀產業發展方面,2019 年織金縣食用菌目標任務為 1.47×10⁷ m²,總產值超 14 億元,其中竹蓀面積達 1.07×10⁷ m²。織金竹蓀作為當地特產,入選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被譽為 「真菌皇后」 。目前,竹蓀栽培已覆蓋全縣,超 5 萬人從事栽培,企業加工和銷售人員超 1000 人,栽培面積超 8.67×10⁴ m²,產量超 1300 t,產值超 10 億元。2019 年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預計增加到 40 億棒,產量 240 萬噸,產值 300 億元,帶動 50 萬人脫貧。產業採用 「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農戶」 模式,與眾多企業和農戶建立利益連接機制。

  二、織金縣竹蓀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鑽石模型深度解析

  (一)生產要素:優勢與短板並存

  人力資源上,織金縣竹蓀產業以家庭生產為主,雖節約人工成本,但規模化、產業化不足。當地勞動力豐富,退耕還林產生大量富餘勞動力,勞動成本低。然而,高級人力資本匱乏,從業者 90% 以上為初中及以下文化,年齡集中在 30 - 60 歲,大專學歷者極少,留守人員多為女性和中老年人,觀念保守,科技創新能力弱,人才外流嚴重,高端人才和專業隊伍缺失,培訓水平不足。

  自然資源方面,織金縣水能、耕地、林地等資源豐富,適合竹蓀栽培,但石漠化土地占 13.8%,生態壓力大,旱澇災害頻發。山地地形利於竹蓀種植,林木資源、玉米秸稈等原材料充足,但部分原材料需外地進口,栽培竹蓀的特殊材料成本高、用種量大。

  資本要素層面,織金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經濟水平低,2018 年上半年農村可支配收入僅 4525 元,竹蓀產業規模化依賴政府投資和扶貧政策,缺乏大額資金,龍頭企業在品牌、產業鏈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對政府依賴度高。

  技術要素上,科研投入不足,以傳統栽培技術為主,成本高。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竹蓀品種選育後單產低、質量不穩定,冬季無法出菇,加工技術差,深加工程度低,工廠化和標準化水平不高,企業缺乏無形資源和專利保護。

  (二)需求條件:內外市場潛力待挖

  內部市場中,2018 年織金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超 10%,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但竹蓀作為高端食品,縣內和國內市場消費力有限,人均消費量不足 5 kg,市場開拓空間大。

  外部市場上,織金竹蓀主要出口,年產銷紅托竹蓀超 3000 萬瓶,供應全國 99% 以上產品,在國內市場有競爭優勢。全球化趨勢利於竹蓀外銷,目前主要銷往港台地區,歐美、日本和東南亞市場待開發,預計 2020 年海外市場銷量將超 3000 t,是國內市場 3 倍以上,但深加工產業缺失,造成資源浪費。

  (三)企業戰略、結構與同業競爭:挑戰與機遇同在

  企業戰略上,織金縣以大戶種植竹蓀等高端產品為主,依託地理品牌推廣,有一定品牌效應,但未實現產業化經營,資源和技術優勢未轉化為核心競爭力。產業結構偏重種植,加工業創新能力弱,低端產品過剩,削弱產業核心競爭力。

  同業競爭方面,國內面臨福建、四川等地竹蓀競爭,短期內難以超越;國外出口利潤低、競爭力弱,受貿易壁壘影響大。在全球食品加工進出口市場競爭中,我國食用菌加工業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缺乏優勢,國際品牌形象不佳。

  (四)綜合評價:明確關鍵影響因素

  通過對各項指標計算和公因子分析評價發現,生產要素指標權重最大,對核心競爭力影響最關鍵,織金縣竹蓀產業發展應首要關注生產要素,其次是需求條件,再是企業戰略、結構與同業競爭及相關支持條件,不能過度依賴政府扶貧政策。

  三、織金縣竹蓀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聚焦竹蓀特色,推動產業規模化

  依據鑽石理論,為獲取成本和產品差異優勢,應集中力量發展竹蓀特色產業。按照織金縣鄉村振興和產業興旺計劃,壓縮玉米種植面積,改種竹蓀可大幅提高收益。從美國進口玉米,利用本地土地種植竹蓀,能顯著提升收益。

  (二)優化生產要素,夯實產業發展根基

  提升人力資本,培養高素質農業勞動力,借鑑日本經驗,重視農業科研創新,提高加工集中度。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林下種植和野生竹蓀產業,探索 「糧菌雙收」 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創新融資方式,建立完善科研技術體系,引進成熟技術,構建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拓展產業鏈,提升資源利用率和綜合效益。

  (三)強化外部支持,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在宏觀政策層面,結合精準扶貧政策,將脫貧攻堅與市場需求結合,推動竹蓀海內外出口。針對高端市場需求,利用林地資源發展野生竹蓀栽培技術並給予政策支持。把握市場機遇,應對挑戰,強化產品質量體系控制,提高食品衛生水平,打造國際高端竹蓀產品。

  綜上所述,在2025年竹蓀行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織金縣竹蓀產業雖具備一定基礎和優勢,但也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通過鑽石理論分析其產業核心競爭力,明確了生產要素等關鍵影響因素。針對這些情況提出的提升策略,如聚焦特色、優化要素、強化支持等,若能有效實施,將有助於織金縣竹蓀產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打造以織金竹蓀為特色的優勢產業,在竹蓀行業中占據更有利的競爭地位。

更多竹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竹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