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傳感器的穩定增長給智能傳感器市場發展奠定了基礎,近些年來市場規模也呈現上升的趨勢。國產化智能傳感器增長速度高於整個市場的增速。以下就是2023年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分析。
隨著我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升級,催生了巨大的智能傳感器應用市場。但是,由於國內傳感器生產企業起步較晚,廠商規模小,品牌和技術還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導致應用於高端製造業的智能傳感器市場主要依賴於美國、日本、德國等國際廠商。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戰略規劃中,不斷加大對傳感器和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的支持。
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分析提到傳感器市場規模的穩步增長為智能傳感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08億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137億美元,同期國內廠商智能傳感器產值從14億美元上升至37億美元,國產化增速顯著高於市場整體增速,預計到2022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74億美元。
我國智能傳感器廠商分為傳統傳感器製造商與半導體廠商:傳統傳感器製造商中,代表企業包括必創科技、安培龍、四方光電、漢威科技、森霸傳感等,該類企業可將在傳統傳感器的相關經驗延伸至智能傳感器;半導體廠商中,代表企業包括矽睿科技、華潤微、兆易創新等,該類企業在半導體設計、測試或製造環節具備優勢,有助於傳感器的智能化研發。
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分析從代表企業智能傳感器產品供應產品類型看出,我國企業主要供應的智能傳感器類型包括溫度傳感器、氧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磁傳感器、光電傳感器等。
目前全球傳感器市場主要由美國、日本和歐洲公司主導,產業鏈上下游配套成熟,幾乎壟斷了「高、精、尖」智能傳感器市場。以汽車領域的傳感器為例,一輛燃油車使用的傳感器晶片超過90個,覆蓋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底盤系統、車身舒適系統等不同區域,但目前中國市場磁傳感器大部分依賴進口,市場被Melexis、Honeywell,ROHM等國際巨頭壟斷,我國汽車用晶片進口率達95%。
總體看來智能傳感器屬於產業的新興市場,市場競爭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也愈加的激烈,主要以國外企業為主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