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智能燃氣表行業現狀分析,家用燃氣(計量)表的產生和普遍使用燃氣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1815 年英國工程師塞繆爾-克萊奇發明了水封的旋轉鼓輪式煤燃氣表,用於煤氣廠輸送煤氣的計量;1833 年英國的詹姆斯·博格達斯發明了膜式結構的家用煤燃氣表,經過對其不斷改進,發展為現在普遍使用的家用膜式燃氣表。現對2015-2016年我國智能燃氣表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自從有了燃氣計量儀表以來,國內外一百多年來一直是採取查表收費的模式。70 年代有了微型計算機以後,出現了磁卡燃氣表,但由於磁卡信息量小、容易偽造等原因,難以推廣應用;直到80 年代出現了真正實用的電子裝置,才改變了查表收費的模式。
目前,許多已開發國家採用遙讀方式讀取用戶用氣量後,在銀行通過帳戶進行結算,徹底解決查表收費問題。在美國等國家多半是採用無線遙讀方式,而在歐洲許多國家採用的是有線集中讀取方式。近幾年日本等國家又發展了通過電話線採集用戶消費量,銀行結算的方式,與歐美等國家採取的技術相比,具有遙讀和遙控雙向功能且方便、準確。
隨著天然氣運用的普及,為天然氣計量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據統計,截至2009 年底,全球天然氣用戶已超過4 億戶,今後幾年全球燃氣表市場的年增長率將接近5%,這對燃氣表企業來講是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
智能燃氣表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從世界範圍來看,智能化燃氣表一方面解決抄表擾民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給燃氣公司的管理帶來極大的方便,合乎人們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是提高燃氣經營單位經營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智能化成為全球燃氣表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更多智能燃氣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燃氣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