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數據中心 >> 行業數據 >> 稻穀價格行情分析

稻穀價格行情分析

2017-06-22 19:34:3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水稻是夏種期間我國南方地區播種最多的糧食作物。2017年也是夏種水稻比較關鍵的一年,2017年我國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全面下調,2017年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每50公斤分別較2016年下調了3元、2元和5元。再加上今夏的南方多地的暴雨頻襲,多地發生洪澇災害,強降水對於各地水稻生長也有一定影響。以下對稻穀價格行情分析。

  據了解,2017年我國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全面下調。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分別下調0.03元/斤、0.02元/斤、0.05元/斤至1.30元/斤、1.36元/斤,1.50元/斤,王書童說,這將對新季稻米上市後的價格產生較大影響,農民2017季水稻種植畝均淨收益或同比下滑10-30元;米價預計下滑空間在20-100元/噸。

  目前南方地區早秈稻、單季稻種植全面告捷,其中4月份開始種植的早秈稻已進入孕穗至抽穗期、單季稻多處於出苗至分櫱期。據了解,2017年南方單季稻種植面積同比增加、早秈稻種植面積繼續縮減,主要是「雙改單」現象普遍。

  2017-2022年中國稻穀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6月份稻穀市場進入青黃不接時期,新季稻米尚未上市,市場可流通陳稻糧源有限,稻穀價格持續高位企穩。據市場監測,主產區中晚秈稻:湖南長沙收購價2760元/噸,與年初持平,陳稻出庫價2560元/噸,較年初上漲80元/噸;江西宜春收購價2820元/噸,較年初上漲60元/噸,陳稻出庫價2480元/噸,上漲40元/噸;湖北荊州收購價2780元/噸,較年初上漲20元/噸,陳稻出庫價2580元/噸,下跌40元/噸。

  隨著稻穀最低收購價價的持續高位,在提高農民種植收益的同時也造成了「稻強米弱」的加工行業困境。最低收購價首次下調,有利於恢復稻米價格波動的彈性,加工行業經營空間有所擴大。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下調,可以說是國家稻米政策改革進一步市場化的第一步。

  近年來,我國每年稻穀消費量在2億噸左右。而每年生產的水稻超過2億噸。根據預測,由於水稻連續豐收,全社會庫存水稻已超過2億噸。國內水稻市場供應遠遠大於需求。2017年以來,全國每周僅有不到4%的政策性糧食拍賣出去,而成交的都是優質稻,普通水稻幾乎無人問津。所以目前,優質水稻仍是市場上的稀缺品種,建議農民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種植結構。

  最新國內稻穀價格行情

  2017年我國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全面下調。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分別下調0.03元/斤、0.02元/斤、0.05元/斤至1.30元/斤、1.36元/斤,1.50元/斤,這將對新季稻米上市後的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稻穀價格行情分析

  首先價格方面,若無大的氣象災害等突發事件發生,水稻上市價格或同比下滑0.02-0.08元/斤,按品種下滑幅度不一。受此影響,農民2017季水稻種植畝均淨收益或同比下滑10-30元;大米加工廠原糧採購成本同步將下滑40-160元/噸,米價也將存小幅下調空間,卓創初步預計下滑空間在20-100元/噸。

  其次對行業環境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稻穀最低收購價價的持續高位,在提高農民種植收益的同時也造成了「稻強米弱」的加工行業困境。最低收購價首次下調,有利於恢復稻米價格波動的彈性,加工行業經營空間有所擴大。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全面下調,也可以說是國家稻米政策改革進一步市場化的第一步。

  9月份前後新稻開始集中上市,價格隨上市量的增加逐步下滑。但當市場價格低於稻穀最低收購價時,國家將立即啟動托市預案來支撐稻穀市場,價格逐漸回升。同時,隨著米廠、貿易商入市收購積極性的增加,稻穀市場價格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價格方面,預計2017年新季早秈稻開秤價格或在1.17-1.23元/斤,新季中秈稻開秤價格或在1.27-1.33元/斤,新季黑龍江圓粒粳稻開秤價格或在1.40-1.45元/斤。

更多稻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稻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