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夏種期間我國南方地區播種最多的糧食作物。2017年也是夏種水稻比較關鍵的一年,2017年我國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全面下調,2017年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每50公斤分別較2016年下調了3元、2元和5元。再加上今夏的南方多地的暴雨頻襲,多地發生洪澇災害,強降水對於各地水稻生長也有一定影響。以下對稻穀價格行情分析。
據了解,2017年我國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全面下調。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分別下調0.03元/斤、0.02元/斤、0.05元/斤至1.30元/斤、1.36元/斤,1.50元/斤,王書童說,這將對新季稻米上市後的價格產生較大影響,農民2017季水稻種植畝均淨收益或同比下滑10-30元;米價預計下滑空間在20-100元/噸。
目前南方地區早秈稻、單季稻種植全面告捷,其中4月份開始種植的早秈稻已進入孕穗至抽穗期、單季稻多處於出苗至分櫱期。據了解,2017年南方單季稻種植面積同比增加、早秈稻種植面積繼續縮減,主要是「雙改單」現象普遍。
2017-2022年中國稻穀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6月份稻穀市場進入青黃不接時期,新季稻米尚未上市,市場可流通陳稻糧源有限,稻穀價格持續高位企穩。據市場監測,主產區中晚秈稻:湖南長沙收購價2760元/噸,與年初持平,陳稻出庫價2560元/噸,較年初上漲80元/噸;江西宜春收購價2820元/噸,較年初上漲60元/噸,陳稻出庫價2480元/噸,上漲40元/噸;湖北荊州收購價2780元/噸,較年初上漲20元/噸,陳稻出庫價2580元/噸,下跌40元/噸。
隨著稻穀最低收購價價的持續高位,在提高農民種植收益的同時也造成了「稻強米弱」的加工行業困境。最低收購價首次下調,有利於恢復稻米價格波動的彈性,加工行業經營空間有所擴大。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下調,可以說是國家稻米政策改革進一步市場化的第一步。
近年來,我國每年稻穀消費量在2億噸左右。而每年生產的水稻超過2億噸。根據預測,由於水稻連續豐收,全社會庫存水稻已超過2億噸。國內水稻市場供應遠遠大於需求。2017年以來,全國每周僅有不到4%的政策性糧食拍賣出去,而成交的都是優質稻,普通水稻幾乎無人問津。所以目前,優質水稻仍是市場上的稀缺品種,建議農民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種植結構。
2017年我國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全面下調。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分別下調0.03元/斤、0.02元/斤、0.05元/斤至1.30元/斤、1.36元/斤,1.50元/斤,這將對新季稻米上市後的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首先價格方面,若無大的氣象災害等突發事件發生,水稻上市價格或同比下滑0.02-0.08元/斤,按品種下滑幅度不一。受此影響,農民2017季水稻種植畝均淨收益或同比下滑10-30元;大米加工廠原糧採購成本同步將下滑40-160元/噸,米價也將存小幅下調空間,卓創初步預計下滑空間在20-100元/噸。
其次對行業環境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稻穀最低收購價價的持續高位,在提高農民種植收益的同時也造成了「稻強米弱」的加工行業困境。最低收購價首次下調,有利於恢復稻米價格波動的彈性,加工行業經營空間有所擴大。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全面下調,也可以說是國家稻米政策改革進一步市場化的第一步。
9月份前後新稻開始集中上市,價格隨上市量的增加逐步下滑。但當市場價格低於稻穀最低收購價時,國家將立即啟動托市預案來支撐稻穀市場,價格逐漸回升。同時,隨著米廠、貿易商入市收購積極性的增加,稻穀市場價格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價格方面,預計2017年新季早秈稻開秤價格或在1.17-1.23元/斤,新季中秈稻開秤價格或在1.27-1.33元/斤,新季黑龍江圓粒粳稻開秤價格或在1.40-1.45元/斤。
更多稻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稻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