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老年人項目商業計劃書是遵循國際慣例通用的標準文本格式撰寫而成,全面介紹了公司和項目運作情況,闡述了產品市場及競爭、風險等未來發展前景和融資要求。
老年人項目摘要部分濃縮了商業計劃書的精華,涵蓋了計劃的要點,對於商業目的的解讀一目了然,便於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評審計劃並作出判斷。
老年人項目產品(服務)介紹這部分內容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我們全面分析了產品、技術或服務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客戶節省開支,增加收入。
老年人項目人員及組織結構部分詳細說明了核心管理團隊的組成及背景情況。並對主要管理人員著重進行闡述,介紹他們所具備的管理能力,在企業中的職務及責任,他們過往的詳細經歷及背景。同時,對於公司各部門的功能與職責,各部門負責人及成員,公司的薪酬體系,股東名單、持股比例等也做了說明。
老年人項目市場預測對於產品(服務)是否存在需求,需求程度如何,是否可以給企業帶來所期望的利益,市場規模有多大,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影響因素有哪些,企業目前面臨的競爭格局,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哪些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老年人項目營銷策略結合了消費者的特點、產品的特徵、企業自身的狀況以及市場環境方面的因素,充分考量策略實施的可行性行,並對營銷渠道的選擇、營銷隊伍的管理、促銷計劃、廣告策略及價格制定進行充分的制定。
老年人項目財務計劃和企業的生產計劃、人力資源計劃、營銷計劃等都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建立在對產品(服務)的成本、產出規模充分分析的基礎之上,我們依據企業的真實情況,對於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進行了詳細測算。
10月29日,天貓健康聯合北京聽力協會、索諾瓦集團發布《中國老年人群聽力損失與助聽器應用調研》(下稱「調研」)。調研對中國老年聽力健康問題、誘因與干預措施、耳聾導致老年自閉現象等進行了詳盡分析。 調研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損失的風險將顯著增加。40歲以後,聽力會以平均每年1.5分貝的速度下降,而65歲以上老年人約1/3存在中度以上聽力損失。 言語交流能力下降、情感與社交能力下降、阿爾茲海默病、避險能力下降等,這些都是老年人聽力損失帶來的危害。24%的老年聽力損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問題。伴有輕、中、重度聽力損失的老年人,阿爾茲海默病患病率分別是聽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調研指出,目前老年人聽力干預的主流方案有藥物、助聽器、人工耳蝸等,對於中度及以上老年性聽力損失患者,驗配助聽器是非常有效的干預手段。(中證網)
「老年人不是包袱,而是『富礦』。」7月6日,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在第三屆中國保險養老融合與發展論壇上談及發展銀髮經濟時表示。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2.96億。如何應對老齡化挑戰,增進老年人福祉。「養老是當下最重要的民生之一。」姚景源指出,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第一個聚焦銀髮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銀髮經濟」,這意味著養老問題、銀髮經濟問題擺在了重要位置。「有人把老年人當成包袱、當成負擔,這是不對的。老年人不是包袱,而是『富礦』。我們要努力發掘,『礦』要挖出來才能變成財富。」他說。(中新網)
在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壽集團副董事長、總裁蔡希良表示,到2035年,銀髮經濟市場規模有35萬億,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老年人有沒有錢消費,敢不敢消費對釋放銀髮經濟潛力十分關鍵。中央部署養老金融大文章,提出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主要是解決養老金融和養老金儲備不足和養老風險保障不足的問題。不同於儲蓄、理財、基金等傳統金融產品,養老金融應該具備長期積累、跨期支付和保值增值的功能。因此他建議,優化養老金融政策體系,提升第二、第三支柱吸引力;促進養老金融與養老產業的高效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