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消費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消費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消費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消費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消費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消費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消費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消費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消費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消費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華創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董廣陽表示,2024年消費呈現出逐步回升的態勢,隨著去年四季度消費數據出現改善,2025年消費應該說將呈現出走過底部,並逐步回升、恢復的狀態。董廣陽指出,從經濟結構層面來講,消費對GDP的貢獻比例應該占主體地位。目前,成熟經濟體中消費的貢獻占比一般在60%以上,大量預防性儲蓄之下我國目前是50%出頭。「可以看到,目前決策層對消費問題已經開展工作部署,包括就業、收入,以及消費的直接刺激等方面,2025年大機率會有更多相應的政策出台和落地。」董廣陽說。(澎湃新聞)
日前,全國各地已陸續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海外大廠也召開新品發布會發布旗下最新產品。從A股市場看,消費電子行業近期表現不俗,Wind數據顯示,萬得消費電子產業概念指數近幾個交易日漲勢強勁,自1月6日以來累計上漲6.49%。分析人士認為,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政策有望提振下游需求,縮短消費者換機周期,產業鏈上游受益程度或高於中游和下游。(中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