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設備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醫療設備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醫療設備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醫療設備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醫療設備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醫療設備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醫療設備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醫療設備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醫療設備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醫療設備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醫療設備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從海外醫療器械龍頭公司4月—6月的業績表現來看,部分有創新產品放量驅動的公司仍可以實現穩健增長;醫療設備龍頭公司的中國市場業務受醫療行業合規要求提升的影響,大多短期內有所承壓,但國際市場業務仍然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建議關注醫療設備、高值耗材、IVD三個領域的投資機會。1)醫療設備:二季度招投標和業績有所承壓,下半年設備更新逐步落地,設備採購需求有望邊際改善。2)高值耗材:關注創新大單品進院及放量節奏,自下而上尋找高成長性方向。3)IVD:關注化學發光進口替代機會及關注呼吸道檢測相關產品需求提升趨勢。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醫療設備更新政策持續推進,有望在下半年逐步落地,從已披露的品類來看,預計CT、MR、超聲、DR、內窺鏡等大型設備受益明顯,短期國內招投標有望顯著改善,長期國產龍頭出海邏輯不變。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目前,全國各地區正在積極推進醫療設備更新政策的落地,廣東、重慶、安徽、福建、廣西、湖北等地區陸續發布相關政策和項目,明確了具體設備更新品類和數量、投資預算、資金來源、項目建設周期等,涉及CT、MR、超聲、DSA、PET-CT、內窺鏡、監護設備、放療、手術機器人等領域。市場對醫療設備招投標景氣度和業績承壓已有較為充分的預期,展望下半年,隨著各地設備更新政策逐步落地、配套資金支持逐步到位,下半年行業招投標或迎來邊際好轉。
萬聯證券研報指出,把握細分增量市場機會。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處於高速成長階段,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高值耗材集采常態化,市場對已經納入集采的產品反應較小,未來主要看點在細分增量市場,通過產品創新滿足新的需求。體外診斷板塊在經歷了疫情帶來的爆發式業績增長後需要回歸常規IVD業務。醫療設備板塊受益於設備更新政策,隨著各地採購政策落地,醫療設備景氣度有望回升。
方正證券研報指出,醫療設備更新利好賽道,有望加速國產化率進程,尤其是國產龍頭憑藉產品和市場積累將加速提升市場份額。本輪醫療設備更新改造將顯著利好影像、放療、監測等賽道,國產龍頭企業憑藉自身產品、技術積累和市場優勢,有望加速國產化,提升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的競爭力,其中,醫學影像設備多數中低端賽道已基本實現國產化。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截至目前已有超20個省份公布醫療設備更新的相關計劃,預計後續資金、招標採購等相關配套措施有望持續落地。短期來看,終端招投標恢復情況及兌現節奏值得關注。考慮到本次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政策和配套措施逐步推進,醫療設備和科學儀器領域的需求有望得到擴容,相關公司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