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行業趨勢研究報告是通過對影響小米行業市場運行的諸多因素所進行的調查分析,掌握小米行業市場運行規律,從而對小米行業的未來的發展趨勢特點、市場容量、競爭趨勢、細分下游市場需求趨勢等進行預測。
小米行業趨勢研究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小米行業發展趨勢特點分析。通過對小米行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總結出未來小米行業總體運行趨勢特點;
2)預測小米行業生產發展及其變化趨勢。對生產發展及其變化趨勢的預測,這是對市場中商品供給量及其變化趨勢的預測;
3)預測小米行業市場容量及變化。綜合分析預測期內小米行業生產技術、產品結構的調整,預測小米行業的需求結構、數量及其變化趨勢。4)預測小米行業市場價格的變化。企業生產中投入品的價格和產品的銷售價格直接關係到企業盈利水平。在商品價格的預測中,要充分研究勞動生產率、生產成本、利潤的變化,市場供求關係的發展趨勢,貨幣價值和貨幣流通量變化以及國家經濟政策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小米行業趨勢研究報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國家商務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業協會、國內外相關刊物雜誌等的基礎信息,結合小米行業歷年供需關係變化規律,對小米行業內的企業群體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對小米行業環境、小米市場供需、小米行業經濟運行、小米市場格局、小米生產企業等的詳盡分析。在對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對小米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和市場前景進行科學、嚴謹的分析與預測。
中金髮布研報稱,考慮小米集團-W(01810)手機需求低迷及原材料漲價,下調2025年經調整淨利潤5.9%至461.39億元;維持2026年利潤預測不變。當前股價對應27.0倍/18.5倍市盈率。維持跑贏行業評級,基於SOTP估值法切換估值中樞至2026年,維持70.0港元目標價,對應36.1倍/24.7倍市盈率,有33.6%的上行空間。
摩根大通表示,在近期因盈利下調擔憂導致股價回落之後,小米電動汽車交付量若出現顯著增長,未來3至4個月股價有望上漲15%至20%。包括Gokul Hariharan在內的分析師將小米股票列入「正面催化觀察名單」,預計其電動汽車月交付量將在第四季度某個時候達到4萬輛。小米電動汽車交付量已在約3萬輛的水平徘徊數月,若出現增長,將有助於支撐小米電動汽車業務的估值。過去一個月,小米股價表現不及基準股指,投資者預期下半年智慧型手機和物聯網核心業務的盈利放緩。摩根大通維持小米股票「中性」評級,目標價為60港元。
中金髮表報告,預計小米集團第二季度收入將達1179.7億元,按年增長32.71%,經調整淨利潤101.8億元,按年增長64.84%(包含電動車及創新業務3.6億元虧損)。盈利預測基本保持不變,當前股價對應2025及2026年經調整淨利潤市盈率分別為26.5倍和19.3倍。考慮到行業估值中樞下移,該行將小米目標價下調9%至70港元,對應2025及2026年市盈率分別為34.4倍和25.1倍,潛在上行空間29.6%,維持「跑贏行業」評級。
英偉達CEO黃仁勛表示,非常希望購買一輛小米汽車,公司與小米在許多方面都密切合作。黃仁勛表示,中國電動汽車過去五年的發展可能是最讓世界驚訝的。在黃仁勛發表上述講話之際,港股小米集團短線拉升,跌幅收窄。黃仁勛今日在北京舉行媒體吹風會,根據媒體報導,這是他年內第三次現身中國大陸。在他到訪北京後,有關於他與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的兩張合影流出,並衝上了熱搜。
海通國際發表中國汽車行業報告,內地各大車企陸續公布6月銷量。為衝刺半年銷量,主流廠商密集推出優惠促銷搶占市場份額。展望下半年,隨著監管力度持續加碼,該行認為價格戰或將逐步收斂,競爭焦點將轉向服務升級、品質與價格平衡及技術疊代。該行指小米汽車6月銷量超2.5萬輛,按月回落約3,000輛。YU7於6月26日上市,18小時內鎖單逾24萬台;當前主要壓力在交付端,工廠二期產能釋放節奏將成關鍵變量。該行預計YU7年底單月交付有望破4萬輛。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Bin Wang研報稱,預計小米集團下半年將交付10萬輛該公司的新款運動型多用途車(SUV) YU7。德銀稱,該公司在發布這款車後的第一個小時內就收到28.9萬輛的訂單,好於市場預期的10萬輛。小米集團將於7月份開始交付YU7。展望2026年,該分析師預計小米集團全年總銷量將達到75萬輛,其中包括35萬輛YU7。德銀維持對小米集團的買入評級,目標價為75.00港元。
中金公司就小米集團-W(01810.HK)發布研報。認為該公司舉行發布會,推出小米YU7、小米AI眼鏡及多款IoT新產品,且考慮小米YU7大定超預期。上調目標價至76.9港元,給予「跑贏行業」評級。
花旗發表報告指,小米集團(01810.HK)YU7標準版、Pro版和Max版的零售價分別為25.35萬、27.99萬及32.99萬元人民幣。銷售開始後首3分鐘訂單量達到20萬,首小時內達到28.9萬,訂單表現已超過多數市場預期。花旗預期小米股價應對YU7的訂單作出正面反應,並認為今年的40萬輛電動車出貨量目標有上升空間。投資者可能會因進一步的電動車產能擴充計劃而增強信心。下一個催化因素為第二季業績/第三季指引。目標價73港元,評級買入。
摩根史坦利發表研究報告指,小米集團(01810.HK)推出第二款電動車YU7,起售價為25.35萬元人民幣(下同),較SU7的價格高,該行料可為2025至26年的平均售價及利潤率帶來正面影響。另外,該行亦見到YU7的訂單量有驚喜,開售3分鐘即有20萬輛訂單,一小時內已有28.9萬輛,高於SU7開售4分鐘的1萬輛,及開售首27分鐘的5萬輛。該行重申其看法,認為小米的電動車將為行業帶來衝擊,而YU7會是顯著的催化劑。該行亦曾強調預期至2030年,小米整體收入規模可達1萬億元,而淨利潤可達1,000億元。如是者,小米市值可達2.5萬億元,YU7的成功有助加速此進程。該行現予目標價62港元及「增持」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