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飯店」創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原名「榮順館」,地處素有「海上明園」之稱的豫園商城旅遊區內,是上海菜的發祥地,菜餚以選料精細、風味純正著稱。
「老飯店」的創建人張煥英,是浦東川沙人。1875年,他在新北門內老城隍廟西首小街舊校場路上,租下一幢年久失修的小樓,開起了夫妻老婆店,取名「榮順館」。當時店堂狹小,設備陳舊,只有兩張半桌子。張師傅自己掌勺,老婆、兒子跑堂服務。由於他烹調技術高超,加之菜餚經濟實惠,開市不久便門庭若市。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名聲越來越響,逐將店名改稱「老榮順館」。但店裡的常客卻習慣以「老飯店」稱之,漸漸叫出了名,老闆也就索性改以「老飯店」為店名。「酒香不怕巷子深」,當年「老飯店」雖地處陋巷,但由於名廚高手代代相傳,名聲始終不衰,狹小的舊校場街也因此車水馬龍,熱鬧起來。
老飯店供應的本邦特色菜餚,在新老同業中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老飯店十分講究菜餚特色,進料強調鮮活,取料注重精細。非鮮不取,非活不用,特別是魚蝦,定要活蹦亂跳的。在長年研製實踐中,老飯店將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部位施以不同的烹製方法,吸取了蘇、浙、皖的烹調特色,改濃油赤醬為重原味、重烹調、保持香、脆、鮮、嫩而不失營養成分,從而發展並豐富了本邦菜,形成了獨特的上海風味,招牌特色名菜有八寶鴨、扣三絲、八寶辣醬、椒鹽排骨、松鼠黃魚、竹筍鱔糊等。
店雅客來勤,「榮順館」面積雖小,店主張煥英深諳做好生意的門道,他要求店小二們要技藝熟練、待客熱情,加以菜餚價廉物美,使「榮順館」有了許多回頭客。
到了三十年代,「榮順館」店堂已經發展到兩層樓面,但張煥英的兒子繼承父業又勤於創業,菜餚講究色、香、味、形,同時善於學習,創製了一批看家菜,如沙鍋大魚頭糟缽頭、八寶鴨等,聲名日隆。上海人對經常去的地方就叫「老地方」,「榮順館」的老吃客就暱稱它為「老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