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發布《關於進一步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助力廣東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推出涵蓋科技創新、新興未來產業培育等領域的30條支持政策。作為全國首個將"2025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目標寫入稅收文件的省級方案,該政策體系為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政聚焦科技創新關鍵環節,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落實上建立動態跟蹤機制,重點服務科技領軍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等科創主體。通過梳理建冊管理機制,確保人工智慧領域頭部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應享盡享"。稅務部門聯合科技部門規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流程,統一研發項目異議鑑定標準,加速人工智慧算法開發、智能機器人製造等領域重大項目的落地效率。
針對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人才建設,新政推出產業科創人才"點單式"服務體系。在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區域試點建立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為青年科研團隊提供專屬稅務顧問服務。通過搭建產學研一體化服務平台,為人工智慧領域頂尖人才及其科研團隊定製稅收解決方案,助力廣東實施百萬英才匯聚計劃。
針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新政明確建立適應數字經濟特徵的稅收制度體系。在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豐富的製造業領域,稅務部門將提供項目落地全流程輔導服務,優化涉稅數據歸集機制。特別對跨境研發合作項目,運用預約定價安排等工具解決國際稅收爭議,助力企業構建全球創新網絡。
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新政聚焦石化、鋼鐵等產業智能化改造需求,落實專用設備投資抵免政策。通過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機制,推動智能回收系統建設。特別簡化人工智慧相關企業跨區域遷移程序,實現資質互認和稅額銜接,促進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產業鏈協同。
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關於2025年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新政深化"灣區通辦"等創新舉措。將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推廣跨境電商海外倉離境退稅模式。通過建立重點企業直聯制度,為參與人工智慧國際合作的粵企提供跨境稅務支持。
結語:廣東此次稅收政策體系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徵——以2025年產業規模目標為導向、以智能科技為核心驅動力、以全鏈條服務覆蓋創新生態。通過構建"研發激勵人才培育成果轉化產業協同"的閉環機制,預計可帶動人工智慧領域年度新增減稅降費超百億元,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勁動能。該政策不僅回應了製造業當家的發展需求,更以稅收治理數位化轉型為抓手,為全國探索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了創新樣本。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