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一季度PMI數據顯示結構性增長特徵
開篇概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製造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一季度全球製造業呈現差異化發展態勢。最新統計顯示,3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6%,較上月微降0.4個百分點,但一季度均值達49.9%,顯著高於去年四季度的49.2%和去年同期水平。這一數據表明全球經濟在波動中顯現韌性,區域間復甦路徑持續分化:亞洲與非洲成為增長核心引擎,而歐洲、美洲則面臨收縮壓力或復甦動能不足挑戰。
3月份亞洲製造業PMI保持51.3%的擴張水平,連續兩月高於51%,顯示區域經濟韌性。中國製造業PMI連續兩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印度製造業表現尤為強勁(PMI升至58%),成為拉動區域增長的關鍵力量。區域內貿易協定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深化實施,為供應鏈穩定提供支撐。預計2025年亞洲GDP增速將達4.5%,持續鞏固其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主引擎的地位。
經歷兩個月收縮後,3月非洲製造業PMI回升至50.8%的擴張區間,環比上升1.3個百分點。儘管顯示經濟活力增強,但該地區仍面臨高通脹與對外依賴等結構性問題。貿易政策變動(如關稅調整)可能進一步推升生產成本,加劇外部衝擊傳導風險。分析指出,非洲需通過區域合作強化內生增長動力以抵禦外部波動。
3月歐洲製造業PMI為48.2%,連續三個月溫和上行,但仍低於50%的擴張閾值。能源成本上升與貿易壁壘加劇導致企業投資意願低迷。數據顯示,歐元區製造業產出與新訂單指數均處於收縮區間,疊加通脹壓力,經濟前景呈現「低增長、高成本」困局。政策層面的區域協調或成為突破僵局的關鍵。
3月美洲製造業PMI降至48.9%,連續兩個月環比下滑並跌破榮枯線。其中美國製造業表現尤為疲軟,當月PMI為49%,生產與新訂單指數同步跌破50%。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推高企業成本,消費需求受通脹抑制的連鎖反應開始顯現。市場預期某經濟體未來12個月經濟衰退機率升至35%,政策效果與潛在風險引發廣泛關注。
總結展望
2025年全球製造業復甦呈現「東升西緩」的結構性特徵:亞洲憑藉供應鏈優勢和內需驅動持續擴張,非洲在波動中展現潛力,而歐美則受困於高成本與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加劇了區域分化,但長期來看,多邊合作仍是破解增長瓶頸的核心路徑。未來製造業布局調整或加速向效率導向、區域協同方向演進,以應對全球產業鏈重構挑戰。
更多製造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