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家電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電器市場格局分析:創新驅動與高質量發展

2025年電器市場格局分析:創新驅動與高質量發展

2025-04-08 16:59:3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24年,我國電器行業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實現了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科技創新成果顯著,產業鏈不斷完善,行業整體競爭力顯著提升。隨著「十四五」規劃的推進,電器行業在2025年將繼續深化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拓展國際市場,為實現「製造強國」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電器市場格局分析

  一、電器行業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器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4年,我國電器行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多個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推動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發電設備領域創新成果突出

  發電設備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世界首台參數最高、單機容量最大的66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發電項目1號機組投入商運;300兆瓦變速抽蓄機組、世界最高350米高水頭衝擊試驗台等先後取得突破性進展;防城港「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全面建成,實現400多項關鍵設備自主化;自主研製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下線並點火成功;風電機組進入10MW時代,全球最大容量的26MW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

  (二)輸變電設備領域技術創新持續領跑

  輸變電設備領域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首台採用國產有載調壓分接開關的±400千伏換流變壓器通過全部試驗;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用210千安環保型發電機斷路器成套裝置成功研製;全國產化252千伏真空環保開關已進入實用化階段;國產電力用超薄矽鋼材料在高壓直流工程中實現批量應用;550千伏罐式濾波器組斷路器完成全部型式試驗;膠浸紙套管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三)配電裝備領域智能化程度顯著提升

  電器市場格局分析提到配電裝備領域逐步完成了適用於新能源系統的相關技術攻關、標準制定以及產品研製。低壓配電智能化程度顯著提升,運維自動控制低壓成套產品、標準化低壓開關櫃、智能環網櫃等產品滿足了電力系統及住宅、工業、農業和商用等多方面的需求,並逐漸向國際市場擴展。

  (四)用電裝備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加速

  用電裝備領域實現了綠色、專用、低碳電機系統及上下游產業鏈的關鍵技術與產品突破。2024年,用於國內市場的3級及以上能效電機產量約為20300萬千瓦,同比增長13%。頭部企業整體實現從仿製跟蹤到獨立自主與產業引領的轉變,產業鏈定製化服務設計日趨專業化與規模化。

  (五)材料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材料領域也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電機鐵心新材料應用研究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國內低損耗的極薄矽鋼、非晶帶材電機轉速已超過20萬轉/分,多層複合、多材複合鐵心製造技術實現創新突破,超薄材料應用技術瓶頸得到攻克。自粘結鐵心技術在不斷突破和提升中逐步成熟,製造過程保溫固化能耗降低超過90%。碳/碳複合材料隨著電碳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成熟,應用在航天、航空等國家科技裝備相關領域需求不斷擴大。百萬千瓦發電機組的軟質電刷逐步取代進口。

  二、電器行業會員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2024年,電器行業會員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榮獲多項國家級和行業級獎項。其中,中電協會員單位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5項。此外,會員企業還獲得了多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以及工信部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項目、中國質量獎提名、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等榮譽。

  三、電器行業智慧財產權成為高質量發展關鍵引擎

  2024年,我國電力裝備行業高質量智慧財產權創新成果轉化率不斷提升。截至2024年,以水電、燃氣輪機、煤電、風電、光伏、核電、輸變電為關鍵詞的有效專利近80萬件,10年間專利數量年均增長率高達17.8%。企業在完善我國「雙碳」領域裝備技術體系的同時,不斷提升環境友好水平,助力行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四、電器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2024年,電器行業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年發布國家及行業標準共計191項,其中國家標準147項,能源行業標準44項;發布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團體標準共計119項。重點開展了12項「兩個方案」重要國家標準研製任務,優化完善了新型電力系統設備標準體系及電工產品碳足跡標準體系。

  五、電器行業運行穩中有進

  2024年,電器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呈現穩步增長趨勢。發電設備領域,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33.5億千瓦,同比增長14.6%。輸變電設備領域,高壓開關行業預計工業總產值3500億元左右,增長率近10%,利潤近280億元,增長率8%。配電設備領域,電控配電行業整體營收小幅微增,防爆電器骨幹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8%,利潤總額14.6億元,利潤率11.25%,出口交貨值增長15%。用電領域,中小型電機前三季度產品總產量、銷售總量、出口量和收入均有增長。

  六、2025年電器行業重點任務

  (一)編制電器行業「十五五」發展指南

  為確保電器行業在「十五五」期間健康、有序地發展,組織相關分支機構、科研院所、重點企業共同參與,開展電器行業「十五五」發展指南的編制工作。通過深入調研、座談交流等形式,明確「十五五」期間行業的發展目標,制定有效的措施來防止「內卷式」競爭,注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二)推進電器行業製造業PMI指數體系建設

  進一步夯實第一批參與試行的6家分會(包括風電、電線電纜、高壓開關、變壓器、通用低壓電器、中小型電機)在各自專業領域內進行PMI指數的分析工作。積極吸納第二批試點分會,構建全面的電器行業製造業PMI指數統計分析體系,為電器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

  (三)建立電器行業經濟運行資料庫

  結合中機聯相關經濟運行分析體系、相關第三方服務機構的資料庫,強化與中電聯等下游用戶溝通對接,探索並構建一個全面的電器行業經濟運行分析體系。依託電工電器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會商機制,定期召開電器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形勢會,促進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四)完善新型電力系統電力裝備標準體系建設

  組織電器行業標準化技術機構、國際對口、團標專委會,共同努力完善新型電力系統裝備體系,覆蓋國際、國家、行業以及團體標準的各個層級。重點開展電工行業通用標準以及部分關鍵產品領域的碳足跡標準的制定工作,填補在「核電、燃機、氫能」等關鍵領域內的標準空白。

  (五)召開第二屆中國電器工業發展論壇

  圍繞我國電器裝備製造企業「高質量走出去、新型電力系統、綠色低碳發展、人工智慧應用」等主題,聯合龍頭企業、骨幹分會,探索高水平論壇加展會的工作機制,適時組織第二屆中國電器工業發展論壇。此次論壇旨在深入探討和交流電器工業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的發展趨勢,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

  (六)加快電器行業國際交流取得新突破

  在繼續做好漢諾瓦工業展、法國國際大電網會議等傳統會展工作的基礎上,重點關注並加強與東協、中東、非洲、南美等相關地區及相關國家的電器行業交流與溝通,助力我國電器裝備製造企業「走出去」,提升國際競爭力。

  (七)強化電器行業技能人才和技術人才培訓

  根據技能人才培訓和評價需求,繼續組建考評員隊伍、開展機構到期重新註冊、編寫職業標準和開發題庫。組織開展技能人才培訓和評價,服務行業發展對人才培訓評價的需求。

  (八)持續打造高質量發展合格評定創新平台

  完善創新平台工作機制建設,包括推動「團推認證」模式落地、探索合格評定推廣模式、打造並樹立「EECA」品牌,開展2025年電器行業高質量發展合格評定創新項目研製並實施工作,力爭發出500張「EECA」證書。

  (九)加強自身建設,反映行業訴求,促進健康發展

  結合2025年1月中電協分支機構述職會議所收集的建議與意見,中電協總部將進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搭建合作平台,促進分支機構間及與外部合作交流;二是加強對分支機構的業務指導和培訓,關注新技術新模式,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三是共建數據統計機制探索,呼籲分支機構開展技術及產業發展年報、經濟運行分析、採購經理指數PMI收集等方面工作。

  (十)開展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換屆工作

  根據中共中央社會工作部、民政部以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所制定的相關規定和指導原則,啟動並執行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的換屆工作。

  七、總結

  2024年,我國電器行業在科技創新、標準體系建設、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25年,行業將繼續深化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拓展國際市場,為實現「製造強國」目標作出更大貢獻。通過編制「十五五」發展指南、推進PMI指數體系建設、建立經濟運行資料庫、完善標準體系、召開發展論壇、加快國際交流、強化人才培訓、打造合格評定創新平台、加強自身建設等措施,行業將不斷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多電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