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曾經備受市場追捧的「創意小家電第一股」,小熊電器如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疫情紅利期的高速增長到如今的業績下滑,小熊電器的故事折射出小家電行業在後疫情時代的集體陣痛。本文將從行業紅利消散、業績暴跌以及戰略失衡三個方面,深入分析小熊電器當前的困境及其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器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小熊電器的崛起與「宅經濟」紅利密不可分。疫情催化下,小熊電器憑藉萌系設計、高性價比的廚房小家電(如酸奶機、空氣炸鍋)迅速搶占年輕市場,2020年營收增速一度高達36.16%,歸母淨利潤更是暴漲近60%,市值突破百億。然而,隨著疫情後消費回歸理性,行業增長邏輯發生根本性轉變。
首先,需求端萎縮成為小熊電器面臨的首要挑戰。2024年數據顯示,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同比下降0.8%至609億元,其中空氣炸鍋、台式電烤箱等品類零售額下滑。線上渠道方面,電動牙刷和電動剃鬚刀的零售額也出現同比下降。線下渠道則面臨轉型和復甦難題,廚房小家電零售額同比下滑8.9%至130億元。新興渠道方面,抖音等平台的流量已經趨近飽和,進一步擠壓了小熊電器的市場份額。
此外,小熊電器還面臨著技術壁壘缺失與代工模式的隱患。長期依賴代工模式(核心部件採購外包),小熊電器在研發投入上顯得力不從心。2024年,小熊電器研發投入僅占營收約4%,低於行業競爭對手九陽和戴森。
小熊電器的困境在2024年財報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全年實現營收47.58億元,同比微增0.98%,但歸母淨利潤卻大幅下滑35.37%至2.88億元,創下近九年最大跌幅。分品類來看,廚房小家電收入同比下降10.1%至32.76億元,其他小家電收入也同比下滑8.85%至2.04億元。儘管個護小家電和母嬰小家電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74.31%和31.83%,但合計占比不足13%,難以對沖廚房品類的缺口。
成本失控是小熊電器「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2024年,小熊電器營業成本增速達到2.67%,反超營收。原材料與人工成本的上漲,疊加代工廠議價能力的增強,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同時,費用失控也加劇了業績下滑。2024年,管理費用同比增長24.25%至2.36億元,財務費用更是暴漲171.74%至0.14億元,而銷售費用僅微降0.83%至8.64億元,未能對沖收入增長乏力。
此外,小熊電器還面臨現金流壓力。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驟降66.52%至2.29億元,流動性風險進一步加劇。
小熊電器近年來奉行「全品類擴張」戰略,試圖通過豐富產品線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從2022年的500餘款SKU增至2024年的1000+款,覆蓋90餘個品類,適用對象涵蓋嬰幼兒、青年、中老年人群及其生活與工作的不同場景。然而,這種「廣撒網式」的布局並未帶來持續增長,反而陷入產品質量輿論漩渦。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熊電器頻因質量問題被監督部門通報。從2014年至今,涉及不合格產品的通報屢見不鮮,包括電器非正常工作、酸奶機不合格、電飯煲騷擾功率超標等問題。消費者對小熊電器產品的質量普遍持懷疑態度,甚至有消費者戲稱,「買小熊電器就像拆盲盒,全靠運氣。」
總結
小熊電器的困境折射出小家電行業在後疫情時代的集體陣痛。從「宅經濟」紅利到存量競爭紅海,小熊電器面臨著行業紅利消散、業績暴跌以及戰略失衡的三重壓力。未來,小熊電器若不能在技術投入(如IoT互聯、健康功能)、品牌重塑(高端化、場景化營銷)、渠道重構(全渠道融合)上實現突破,其「創意小家電第一股」的光環或將徹底黯淡。小熊電器的未來,不僅取決於其能否解決當前的困境,更取決於其能否在行業變革中找到新的增長點。
更多電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