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深入推進,礦山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礦山關閉與生態修復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相關企業的戰略調整也備受關注。近期,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孫公司西牯嶺礦山因環保和公共利益需要提前關閉,並公布了詳細的補償方案。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礦山行業在環保政策下的轉型壓力,也展現了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積極探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礦山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西牯嶺礦山位於江西省廬山市,原計劃作為飾面用花崗岩礦的開發項目。2021年2月,西牯嶺公司與九江市自然資源局簽訂了採礦權出讓合同,採礦權出讓收益為23.76億元,分5年繳清,每年支付20%。此外,政策處置費16.4億元由西牯嶺公司承擔。截至目前,西牯嶺公司已繳納採礦權出讓收益14.256億元和政策處置費16.4億元。然而,由於生態環境保護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廬山市人民政府決定在採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前關閉該礦山。這一決定體現了地方政府對環保政策的高度重視,也標誌著礦山行業在可持續發展方向上的進一步調整。
根據《關閉工作協同推進框架協議》和《關閉補償協議》,西牯嶺公司與九江市自然資源局簽訂的採礦權出讓合同將解除,西牯嶺公司無需繳納剩餘採礦權出讓收益。對於已繳納的14.256億元採礦權出讓收益,扣除已開採部分(約0.66%)對應的0.158億元,剩餘14.098億元將退還西牯嶺公司,預計在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審批程序。此外,已繳納的政策處置費16.4億元,扣除已開採部分對應的0.109億元,將貨幣補償西牯嶺公司16.291億元。西牯嶺礦山項目的建設運營投入,經核定後,廬山市人民政府將補償2.4億元。政策處置費和建設運營投入補償均自2025年起分四年支付,每年12月31日前按總金額的25%支付。
西牯嶺礦山的提前關閉對廈門國貿的短期經營業績產生了一定影響,預計將減少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約3.97億元。然而,從長遠來看,未來四年內公司將回收約32.789億元的現金,這將為其戰略轉型提供重要支持。廈門國貿表示,公司始終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響應國家環保政策要求,不斷提升ESG治理水平。2023年,公司提出「三鏈融合」發展規劃,旨在加速向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滲透,集中資源發展高潛優質產業項目,特別是在醫療健康、清潔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尋找投資機會。
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國際貿易體系面臨深刻變革。然而,我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各國開展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為礦山行業及相關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廈門國貿表示,未來將繼續貫徹「三鏈融合」規劃要求,通過投資併購等方式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加強資源獲取和產業運營能力,持續深化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
總結
西牯嶺礦山的關閉是礦山行業在環保政策驅動下轉型的一個縮影。儘管短期內對企業經營業績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這一決策為企業提供了戰略調整和資源優化的機會。通過回收可觀現金並聚焦高附加值產業,廈門國貿展現了其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堅定決心和戰略眼光。未來,礦山行業將在環保與發展的平衡中繼續探索新的增長路徑。
更多礦山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礦山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