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裝備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綠色化與智能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剛剛落幕的第34屆德國寶馬展上,來自全球的3500餘家工程機械企業齊聚慕尼黑,共同探討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展會聚焦氣候中和、替代驅動、網絡化施工、可持續建築和採礦業挑戰五大熱點議題,展現出裝備產業正在經歷的重大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裝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當前裝備行業最顯著的變化是電動化進程的加速。展會現場,來自德國、瑞典、韓國等國家的主流廠商紛紛展出其最新的電動、混動、氫能產品與施工平台。歐洲市場的技術焦點已從單機性能轉向整套智能解決方案,環保法規與市場效率需求正在推動這一轉型。中國裝備製造企業也站上了這一轉型的主舞台,以超380款新能源設備構建起綠色陣容,在電動高空作業平台、遠程智能控制、智慧礦山系統等領域頻頻突破。其中,72米高空作業平台創下歐洲市場紀錄,成為展會亮點。
智能化應用在裝備行業的落地速度明顯加快。從智能施工系統到遠程操控方案,相關技術不斷成熟。支撐這些突破的,是底層模塊化架構和標準化能力的提升。在德國設立的本地數據中心,不僅保障了數據合規性,也大幅提升了智能服務能力。以高空設備為例,電動化已達90%,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這些技術進步背後,是裝備產業對綠色全生命周期的系統設計能力,以及對數位化平台的長期投入。
全球裝備產業鏈正在加速重構,企業紛紛深化本地化製造和服務網絡,以應對國際市場不確定性。過去幾年,中國裝備企業持續推動"區域分散+本土深耕+全球協同"的運營模式,構建起11座海外工廠、400多個服務網點和210多個備件倉組成的全球網絡,海外本地員工超過4400人。在關鍵零部件保障方面,三年研發投入超百億元,推動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從電驅系統到液壓閥、傳動器構建起覆蓋新能源領域的自主體系。
中國裝備製造的質量水平已與歐洲基本持平,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泰國服務商表示,中國設備性能穩定、性價比高、服務體系完善,非常值得信賴。波蘭採購商也認為,中國設備的質量已和歐洲基本持平。這些評價反映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快速躍升,從外觀設計到設備智能程度,都與歐美品牌差距不斷縮小。
全球貿易局勢成為展會的另一個話題焦點。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的實施,引發對全球供應鏈穩定性的擔憂。對此,裝備製造企業已建立起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業務網絡,能夠有效應對單一市場政策波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具備顯著的抗風險能力。客戶轉向本地採購的意願增強,這對零部件企業帶來一定影響,但也促使企業加快本地化布局。
總結:全球裝備產業正朝著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中國裝備製造業在這一轉型中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本地化布局和產業鏈優化,中國裝備企業已具備應對全球市場不確定性的能力。未來,隨著新能源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和智能化應用的深入,裝備產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更多裝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裝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