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機器人產業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尤其是在中國,機器人技術的創新速度和應用場景的拓展令人矚目。2024年,全國人形機器人專利申請量同比暴漲超200%,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技術突破的迅猛,也揭示了機器人產業正在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廣闊天地。從上游產業鏈的完善到下游應用場景的豐富,再到資本的踴躍投入,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2024年,全國人形機器人專利申請量達到387項,同比增長202.34%,而2023年的申請量也實現了276.47%的同比增長。這一數據表明,機器人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疊代升級。從展會上可以看到,機器人已經能夠完成彈鋼琴、毫米級抓取、跑步等高難度動作,展現了「能文能武」的技術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發明專利占據了中國人形機器人專利數量的60%以上,新型實用專利占比近三成。這一趨勢表明,機器人技術的創新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質量上。大廠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也日益深入,截至2024年底,深圳的騰訊、華為、大疆、平安科技等企業在機器人產業專利累計申請量中位居前列。
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上游產業鏈的完善。以深圳為例,這座城市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擁有控制系統、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廠商,在非工業機器人領域也聚集了大量雷射雷達、晶片、舵機等核心零部件製造商。數據顯示,人形機器人平均有60%到70%的硬體成本來自深圳及其周邊企業提供的硬體。
這種完善的產業鏈配套為機器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地基」。例如,一些企業在創業初期可以直接在本地找到加工廠,當天就能拿到設計加工件。這種高效的上游支持,使得機器人企業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技術研發和應用場景的探索中。
機器人技術的創新不僅依賴於實驗室的突破,更需要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真刀真槍」地驗證。目前,人形機器人已經在多個領域實現了落地應用。例如,部分人形機器人已經進入汽車工廠,從事上下料作業,還有的機器人被用於核主泵的安巡防檢工作。
上海、深圳等城市龐大的企業需求,為人形機器人的落地和創新提供了充足「養料」。隨著應用場景的增加,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價值逐步凸顯。這種市場需求不僅推動了技術的進步,也為機器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
機器人產業是公認的「燒錢」賽道,但各界資本對這一領域的熱情卻絲毫不減。2024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共發生200起左右投融資事件,金額總計超200億元,其中人形機器人融資事件數量占比最高,達到49%。
深圳作為機器人產業的創新高地,在2024年以72起融資事件位居全國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種子輪和天使輪投資占比高達31.9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體現了深圳市場化資本「投早投精」的優勢。資本的踴躍投入,不僅加速了企業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也激勵了更多企業和個人參與到機器人產業中來。
總結
從專利申請量的激增到產業鏈的完善,從應用場景的拓展到資本的踴躍投入,機器人產業正在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髮展期。2025年,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和市場的持續擴大,機器人產業有望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更大的飛躍。無論是「能文能武」的技術實力,還是「真刀真槍」的應用場景,機器人正在以不可阻擋的勢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