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上海作為中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正以其獨特的城市稟賦和產業基礎,成為人工智慧投資的熱點區域。2025年,上海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預計突破45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8%,這一數據不僅展示了上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強勁增長勢頭,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上海作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近年來,上海通過政策引領、全產業鏈布局、強大算力與數據支撐、人才集聚及資本助力,構建了世界級的人工智慧發展環境。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西有徐匯模速空間、東有浦東模力社區的發展格局,大批創新企業和青年才俊入駐,創新濃度持續提升。
作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產業,人才隊伍是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上海集聚了25萬人工智慧人才,占全國三分之一。這些人才不僅為上海的人工智慧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也為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上海通過集聚基礎研發平台、行業創新中心和AI實驗室、加速器等,形成了從硬體、軟體、GPU、算法、模型訓練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這是全國其他城市不具備的。
上海很早就注意培育人工智慧的生態雨林,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滋養。以「模速空間」為例,作為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自2023年9月揭牌以來,已輻射帶動全區聚集大模型企業近400家,累計推動43個備案大模型落地,約占全市的61%,形成了從算力、基模、大語言、端側等基礎設施建設,到生命健康、消費、金融、文娛等垂直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上海通過構建開放協作、互利共贏的創新環境,不斷壯大開源社區力量,推動基礎模型、算法和數據資源的共享與開放。
根據《關於人工智慧「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上海要構築起一個涵蓋算力、語料、模型、應用等層面的世界級人工智慧產業生態。上海將繼續發揮超大城市的綜合優勢,加快建設更具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慧「上海高地」。進一步完善開源開放生態系統,夯實「語料開放+模型開源」服務體系,不斷壯大開源社區力量,推動基礎模型、算法和數據資源的共享與開放,構建開放協作、互利共贏的創新環境。聚焦智能終端、AI4S(AI用於科研)、自動駕駛等「5+6」重點垂直領域,深化晶片、基礎模型、智算軟硬體廠商合作,加快實施「模塑申城」工程,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應用場景,促進技術與產業的雙向賦能。
總結來看,上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發展,不僅得益於其強大的城市稟賦和產業基礎,更在於其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全方位的生態構建。2025年,上海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預計突破4500億元,這一目標的實現,將為全球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機遇。上海將繼續引領全球人工智慧產業的新格局,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