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五一」假期,全國文旅市場展現出強勁復甦態勢,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達14.67億人次,日均2.93億人次,同比增長8%。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國內文旅市場的蓬勃活力,也揭示了文旅消費從「規模擴張」向「品質升級」的轉變趨勢。縣域旅遊、入境游和出境游的多元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文旅市場的全面增長。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文旅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今年「五一」假期,文旅下沉化趨勢更加明顯。數據顯示,縣城高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超80%,縣城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30%,其中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居民占比超過六成。相比擁堵的熱門城市,浙江桐廬縣、安徽懷寧縣、安徽鳳台縣、湖南新化縣等縣域成為人們尋找「鬆弛感」的熱門之選。
從需求側看,消費者更注重「體驗深度」而非「景點密度」,從一二線中心城市向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發展,日後將愈發普遍。從供給側看,縣域旅遊的崛起,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縣域接待能力的提升。2024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已達16.2萬公里,不斷完善的鐵路網絡縮短了城市間的交通時長。
縣域旅遊的快速增長,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動能。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1866個縣域地區的旅遊總收入平均值達到42.95億元,接待遊客總人數平均值達到508.27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41.19%和35.18%。縣域作為連接城鄉的樞紐,既具備鄉村的特質,又能提供相對完善的服務設施,滿足當代旅遊者對「鬆弛感」「在地體驗」的追求。
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等舉措出台,疊加中國相關的短視頻在海外社交媒體火爆,帶動「五一」假期入境游訂單增長。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入境游訂單量同比激增130%,上海、深圳、廣州、北京、成都、重慶、杭州、珠海、西安、青島等城市躋身熱門入境目的地榜單。
文化體驗與多元旅遊玩法正成為吸引外國遊客赴華旅遊的核心驅動力。以廣西龍脊梯田為例,當地獨具特色的「開耕節」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國遊客參與,成為他們深度感知中國鄉村魅力、解鎖獨特鄉村體驗的新途徑。此外,稻田摸魚、抓泥鰍等充滿鄉土氣息的傳統農趣體驗項目熱度飆升,深受外國遊客青睞。融合土家族非遺音樂藝術與自然生態的山野影吧等創新文旅場景,憑藉其獨特魅力,讓外國遊客深度沉浸於中國鄉村的自然與人文交融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來滬掃貨」「老外拖著行李箱去義烏採購」等話題引爆「五一」社交圈,免簽政策、離境退稅政策等激發外國遊客的「中國購」模式。數據顯示,「五一」假期,上海、深圳、義烏等地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138%、188%和60%。支付寶平台顯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遊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增長180%。「中國製造」文創紀念品、衣服鞋子、電子產品等各式商品都成為來華遊客掃貨目標。義烏小商品市場、深圳華強北、廣州國際輕紡城等中國製造特色市場正吸引越來越多外國遊客。
與此同時,出境游市場熱度不減。數據顯示,「五一」跨境游熱潮湧動,出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兩成。今年與去年「五一」假期相比,國際航班抵達城市新增177個,中國旅客的目的地增加至1303個城市。
「五一」假期,文旅市場熱度創近三年新高,呈現全面增長、多點開花的火爆態勢,並激發吃喝玩樂等服務消費持續向好。各地打造的音樂節、非遺體驗、國潮打卡等新型節慶活動,在促進假日消費方面發揮了乘數效應。當前,「文旅+」跨業態聯動的場景大量湧現,線上線下聯動持續深化,為一站式深度旅遊創造更多可能,也進一步延長了文旅消費鏈條,充分點燃假日消費活力。
總結
今年「五一」假期,全國文旅市場展現出強勁復甦態勢,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達14.67億人次,日均2.93億人次,同比增長8%。縣域旅遊、入境游和出境游的多元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文旅市場的全面增長。文旅消費從「規模擴張」向「品質升級」的轉變趨勢明顯,縣域旅遊成為新熱點,入境游和出境游市場熱度不減。未來,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文旅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文旅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更多文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文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