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狀況的一大突破口,煤層氣產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然而,如何引導、規範這個新型產業健康發展,參加2007年國際礦業大會的代表和學者展開了研討——煤層氣發展的中國機遇。
煤層氣是一種高效、清潔能源,1立方米煤層氣可代替1.13升汽油。目前,太原公交車和計程車已開始使用煤層氣。圖片由新華社提供
經過20多年的醞釀、開發,以2004年沁水地區開發試驗成功為標誌,煤層氣開發迅速在晉東鋪開,並被視為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狀況的一大突破口。為支持國內煤層氣開採,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今年以來,資本界對煤層氣的熱情更是陡然升溫。
今年11月13日到15日在北京召開的主題為「落實科學發展,推進綠色礦業」的「2007年國際礦業大會」上,「中國煤層氣開發與利用」受到中外與會代表和學者的關注。正逢「中國機遇」的煤層氣產業,該走出一條什麼樣的中國之路呢?
新型產業的新前景
我國擁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地質資源總量相當於國內目前常規天然氣的地質資源量。
我國對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利用,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煤炭、地礦、石油系統和部分地方單位,受國外煤層氣勘探的啟示,相繼進入煤層氣勘探領域,許多國外公司也紛紛介入,煤層氣勘探日漸活躍。
中國石油於1994年成立煤層氣勘探項目經理部,著眼全國,優選目標,勘探試驗。1997年「煤層氣勘探技術研究與試驗」項目列為中國石油油氣勘探科技工程項目,目的是加強煤層氣選區綜合研究,開闢煤層氣勘探試驗區,儘快總結出一套適用於我國煤層氣勘探開發的成功經驗,使煤層氣開發儘快見到效益,促進我國煤層氣工業的發展。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已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為1180億立方米,是天然氣比較現實的後備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已陸續在四川、鄂爾多斯、準噶爾和塔里木以及東海、南海等地發現了煤層氣田和含煤層氣構造。
煤層氣是一種以吸附狀態賦存於煤層中的非常規天然氣,也稱「煤礦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有煤礦「第一殺手」之稱,作為一種危險氣體,當其空氣濃度達到5%-16%時,遇明火就會爆炸,這是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數據顯示,在國內煤礦重大惡性事故中,瓦斯爆炸引起的事故約占70%至80%。從安全環保的角度來看,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其溫室效應約為二氧化碳的21倍,對生態環境破壞性極強;資料顯示,對於淺層煤層氣,全國平均每開採一噸煤將造成1至1.1立方米的甲烷排放。
由此可見,因採煤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甲烷量是十分可觀的。而如果把它「馴服」利用起來,則是一種品質優良的氣體資源,可用於發電、民用及汽車燃料、化工等領域,就能成為一種熱值高的潔淨能源和重要原料。因此,煤層氣利用產業化前景看好。不僅潛力巨大,而且對煤礦安全生產、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都具有深遠意義。
在本次論壇上,專家一致認為,我國煤層氣開發與利用將進入快速發展期,預計2008年我國煤層氣利用將出現大幅增長。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天然氣需求的增加,煤層氣這一巨大潛在資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勢將逐步提高。
借鑑經驗走自己的路
全球已進入能源緊缺時代,煤層氣作為氣體能源家族三大成員之一,與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的勘探開發一樣,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英國BP公司預測顯示,2020年至2030年前後,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趕上和超過煤炭和石油,世界能源結構逐步向氣體能源為主的趨勢發展。
目前,國外開展煤層氣勘探開發的主要有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英國、法國、印度、南非等國家,其中美國已在多個盆地投入大規模開發,並形成工業產能。
以美國為例,20世紀70年代,美國煤層氣工業剛剛起步,當時只有零星的探井。到70年代末,美國煤層氣年生產水平不足一億立方米,但到90年代末,年生產水平達到350億立方米。在短短的20年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首先在於美國研究開發出一套適合煤層氣勘探開發的工藝技術,為經濟有效地開發煤層氣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美國的成功經驗證實,煤層氣勘探開發可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一是勘探費用低,獲利大,風險小。二是生產成本低,生產周期長。三是煤層氣井經濟效益好。
國外對煤層氣的成功勘探開發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示。
煤層氣回收增強技術被視為一種有廣闊商業前景的新興環保技術。一些美國專家認為,煤層氣可成為一種穩定和比較乾淨的廉價能源。在煤氣供應吃緊、天然氣價格上升的背景下,煤層氣回收增強技術將在能源工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俄羅斯煤田正加大對煤層氣進行回收利用。俄專家認為,除了能夠改善地區生態環境外,還可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據悉,俄羅斯各煤礦今後將會更加重視使用煤層氣的回收技術,以控制本國溫室氣體的排放。幾年前,德國企業界一直不採用煤層氣。但是近些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法規的推動下,煤層氣開發及相關設備的研製均取得了很大進展。法國綠色煤氣公司董事長克賴斯在談到煤層氣回收時表示,對於煤礦企業而言,抽取煤層氣發電在技術上並非難事,關鍵在資金,或者說融資方式。
追熱投資的「羊群效應」
我國政府重視煤層氣開發利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勘探實踐,煤層氣勘探項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應該說,2006年是煤層氣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在潔淨能源和環保的雙重要求下,我國出台了多項支持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如對煤層氣抽采企業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後退等。國內煤層氣自營勘探轟轟烈烈,成效顯著。現在,我國煤層氣鑽井數大幅增加,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方向逐步明確,對外合作成效顯著,新技術尤其是水平井技術應用取得突破。中國煤層氣開發利用,已成為世界煤層氣工業關注的焦點,面臨著發展的歷史機遇。
從當前來看,煤層氣開採的最大攔路虎依然是技術難題。我國雖然基本掌握煤層氣開發的主要工程技術,但遠不夠完善,技術創新能力和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等。目前的技術只能解決一小部分煤層氣資源的開採,利用率很低。正是當前能源的緊張狀況,讓人們對煤層氣寄予厚望,反倒是掩蓋了技術本身的弱勢。
儘管目前市場對煤層氣的需求遠遠大於供給,但產業化發展仍面臨挑戰。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新型產業所帶來的投資的羊群效應,在某種程度上使得行業發展變得更加困難和複雜。
有專家指出,該行業已過早地出現了虛熱虛高現象。
在本次會議專門舉辦的「中國煤層氣開發與利用」主題論壇上,代表們回顧了中外煤層氣勘探開發歷史,交流經驗,展望未來。當然,也少不了對產業發展的擔憂。
「外界對其前景過於樂觀,出現虛假繁榮跡象。」奧瑞安能源國際有限公司總裁楊陸武表示,雖然剛剛起步,但該行業盲目投資、重複建設正充斥其中。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胡愛梅指出,煤層氣產業整體有些過熱,實際上問題還很多,並不是遍地是黃金。「目前過於悲觀、樂觀的情緒都不利於產業良性發展。」她舉例說,「虛熱」的一個明顯特徵是搶地盤現象突出——煤炭和煤層氣公司爭奪煤層氣資源時有發生,因為協調開採的模式尚未確立。
年輕的煤層氣產業除了面臨技術、礦權歸屬等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外,還由於目前我國對煤層氣開發與煤炭開採間的協調發展模式也尚未建立,投資渠道不暢。一方面各種資金蜂擁而至,另一方面資金與產業鏈的對接卻不通暢。
專家建議,我國的煤層氣產業政策應加快逐步到位,儘快促使其步入產業化軌道,應未雨綢繆,將煤層氣長輸管網建設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考慮。
更多煤層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層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