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衛生部牽頭、醞釀兩年的新醫改方案,即將面向社會徵求意見。2008年衛生部首項工作重點便是選取部分省市組織醫改試點。
在新醫改方案中,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質的明確,與商業健康險滿足基本醫療保障需求之外消費需求的角色定位,兩者並行不悖且互為補充。這同時會進一步推動商業健康險參與社會保險經辦管理,積極探索「結合型」健康險業務的試點,使之發揮出以市場機制改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服務、提高社會醫療保險管理服務能力的積極作用。可以預見,2008年新醫改試點的正式啟動,將為商業健康險發展進一步明確方向,並從中獲取商機。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框架已經形成,近期將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意見。」據新華社消息,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高強1月8日如是透露。
在1月7日召開的2008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部長陳竺首次提出,新醫改方案將「選擇部分地區試點,圍繞改革重點內容開展試點,為在全國範圍深化改革探索經驗。」
新年伊始,衛生部確立了2008年工作的五大重點,首要任務便是「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認真組織好醫改試點。」另據陳竺介紹,2008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擴大試點範圍,醫療救助規模進一步擴大,探索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都是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七大報告已經明確,到2020年要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一「全民保健」目標。根據醫改的總體目標,到2010年,全國要初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努力緩解城鄉、地區、不同收入群眾之間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差距擴大的趨勢,有效緩解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突出問題,到2020年,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陳竺透露說,我國將研究制定「健康中國2020」戰略,努力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民保健」目標。
由此,新醫改將進一步落實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正如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日前所稱,在充分借鑑各地試點好經驗的同時,新醫改會強化大中型公立醫院更多地承擔公共衛生職能,「這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之一」。
據悉,根據這一改革思路,新醫改要著眼於政府舉辦的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一方面要堅決執行和落實現有的政府補助政策,一方面要隨公共財政實力的增強而加大投入,同時要相應降低醫療衛生服務價格。
如此看來,政府一方面要增加財政投入,一方面要相應降低醫療衛生服務價格,基於政府財力的有限性和醫療衛生服務價格趨於合理,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及大中型公立醫院更多承擔公共衛生職能的改革思路,將進一步推動政府「聯姻」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社會保險經辦管理,並積極探索「結合型」健康險業務在更多範圍內試點。
「醫改方案鼓勵商業保險參與社會保險經辦管理,利用市場機制提高社會醫療保險管理服務能力。」在此前召開的健康保險發展與監管座談會上,保監會主席助理陳文輝強調說,商業保險機構要「積極穩妥」地參與社會保險經辦業務。
「政府花錢購買服務在國外是通行的做法,也是我國政府職能轉換的一個發展趨勢。」陳文輝指出,近年來,商業保險在提供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這有利於提高保險業的知名度,樹立保險業服務大局、勇擔責任的社會形象,也有利於在制度協調中提高保險業的話語權。
「但健康保險參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要遵循積極穩妥的原則,不能頭腦發熱,一哄而上。」陳文輝具體闡述了「積極穩妥」原則,即在條件成熟、政府認識到位的地方可以上,在條件不具備、政府認識不到位的地方則要慎重為之;有條件、分支機構較多的公司可以做一些;條件不具備,分支機構較少的公司不一定非要做。
「經辦業務政策性非常強,進去要謹慎,出來更要謹慎,做就要做好。」陳文輝如是強調。
的確,在商業保險提供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中,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業務平台、保險公司按商業化模式運作「結合型」健康險業務,已在全國不少地區展開試點,以此進一步提高公眾保障程度,並通過市場機制提高社會醫療保險管理服務能力。
但這一業務同時具備涉及面廣、承保人數多、出險機率高、服務質量要求高等突出特點,其中由政府部門制定並調整醫保政策的特性,決定了這一業務的政策性風險不可避免。如醫療保險政策的變化對保險企業運營空間存在影響。當然,部分企業通過合作也得以合理地藉助行政力量,規範醫療機構醫療行為和大病醫療險運營,增進企業與政府部門的聯繫和溝通,有助於發現現行政策的不足,間接影響到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從而進一步降低政策性風險,促進業務持續平穩運行。
新醫改試點即將在2008年啟動,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特徵的明確,還賦予商業健康險一項更重要的意義。
「醫改方案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不同要求的健康保險產品,滿足高端和多樣的健康需求。」陳文輝指出,新醫改方案對商業保險發展給予有利的定位,即要求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鼓勵企業通過參加商業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需求。
「健康保險的市場定位在醫改方案已經規定得比較明確,一是要大力開發個性化產品,提供優質的健康保險服務,滿足高端人群多樣化的醫療保障需求;其次要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滿足基本保險以上的健康保障需求。」陳文輝指出。
不可否認,儘管新醫改方案為商業健康險明確了發展方向,但和養老險特別是企業年金業務相比,健康險發展還存在諸如市場主體競爭激烈、政策扶持手段有待加強等限制因素。陳文輝坦言,當前需要正確處理健康險發展的專業化和多樣化問題,健康險市場不同類型的市場主體要發揮各自優勢,在定位上有所區別,如專業健康險公司要在專業化方面下功夫,開發出不同於產險、壽險公司的產品,產險及壽險公司,則可將健康險產品和主業相結合,充分發揮出主業的品牌效應和資源優勢。
更多商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商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