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物流行業分析報告 >> 發展物流業的國際化背景

發展物流業的國際化背景

2008-04-08 14:31: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現代物流概念在擴展

  現代物流覆蓋了原材料、產成品從起點至終點及相關信息有效流動的全過程。它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它把整個社會看作一個物流運行系統,它用信息系統來整合對顧客、經銷商、運輸商、生產商、物流公司和供應商之間的管理,讓物的流動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經濟性,消除整個價值鏈上的浪費,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受益,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競爭力,抵消市場經濟條件下盲目競爭和調節滯後的制度性缺陷。

  在現代物流概念中,物流活動除了傳統的運輸、搬運、倉儲外,還包括流通加工、運輸配送、管理工程、信息處理、金融活動,它主要以海港、空港為樞紐,以各種交通手段、聯運線路為依託,通過合理的運輸組織和流程管理,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結絲布網,為社會和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物流的構成體不僅包括了生產廠商、消費者、運輸企業,還包括了社會資本、各種共同體和管理制度。

  國際物流是物流活動和物流構成體的國際化延伸,國與國之間的相互貿易最終通過國際物流來實現,很多國際商業超額利潤都是通過物流業的延伸服務來實現的。從宏觀上看,當代物流的內涵與外延,隨著跨越國界和新興業務的生成處於不斷演進之中,而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隨著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向國際化邁進,物流的觀念和方法也在不斷擴展。

  物流:第三次利潤革命

  繼管理革命、成本控制革命之後,物流管理被視作當代世界的第三次利潤革命,越來越受到全球的企業、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從20世紀中期開始,西方已開發國家通過降低每單位GDP中的運輸和物流成本來提高利潤;並通過國際化的物流組織和網絡將其物流服務向其他國家地區延伸,在物流服務方面取得了越來越大的國際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在加速傳統運輸業的改造,向現代物流業轉型,以降低製造業產品在加工、出口、營銷、運輸和流程管理中的成本。進入20世紀後期,隨著通訊產業和信息革命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全球採購和全球營銷已成為企業普遍目標和戰略行為,隨著金融發展和管理科學的進展,「零庫存」生產方式成為相當多企業降低財務費用的有效手段。在這種向物流索取利潤的浪潮推動下,世界物流業自90年代以來連續保持20%-30%的高速增長。這一浪潮還昭示,現代製造業與物流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中國物流水平亟待提高

  中國的物流革命以及與國際物流的銜接是近20年才開始的。在目前,中國現代物流業無論從基礎設施、經營管理、成本水平,以及觀念、方法和理論研究方面還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況。按照有關國際數據,已開發國家物流成本占GDP的10%,而中國占到16.7%;經濟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物流成本只占產品總成本的10%左右,而中國的物流成本占產品總成本高達20%-30%。儘管發展現代物流在全國已蔚成風氣,出現了國有、集體、個體、外資一起上,大、中、小並舉,全社會興辦物流業的形勢,但中國物流企業目前仍存在著小而全,條塊分割,經營管理理念滯後,缺乏專業人才,整體性運營管理水平提升有限等問題。

  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貿易國,鋼、鐵、銅全球消費量第一,原油進口量全球第二,是許多世界製造業產品、整機、零配件的最大生產基地,物流量在國際物流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加上國內體量,在世界上數一數二。而當前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水平同這一地位並不相稱。

  除了內資製造業的擴張,跨國公司也紛紛把其製造業部分移向中國,我國製造業產出的增長位居世界前列,21世紀我國成為世界製造業的基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我國的交易成本很高,這使得我國企業的總成本並不低。這就需要中介服務特別是物流服務來幫助降低交易成本。物流業越發達,物流成本就越低,物流總成本在GDP中的比例就會越低,這個國家的製造業就會顯著地降低成本並提高客戶的滿意程度。因此為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中國必須集中精力建立高效、快速的現代供應鏈管理體系,否則中國的製造業將喪失自己的顧客和原本光明的未來。

  迎接亞洲經濟一體化浪潮

  在亞洲地區,正在出現強勁的一體化浪潮。東協10+1或10+3,中國內地與港澳簽署CEPA,中國與俄羅斯和中亞的經濟合作也因為制度安排而在深入。中國、日本、俄羅斯、蒙古、朝鮮半島的東北亞經濟合作也在多方面有進展。中國與南亞的巴基斯坦最近有了零關稅的貿易安排。南亞的印度與東協國家的合作進程也在開始。從整體看,以東亞和東南亞為核心的亞洲國家合作,正在向中亞和南亞擴展。這些措施,消除了亞洲國家間國際貿易中的一個政策障礙,貿易與合作的深入發展,也需要消除國際物流中的技術障礙。這就需要強化基礎設施的改善。

  中國在整個亞洲一體化浪潮中,擔當著重要角色,而在物流方面,則具有不可替代的區域性領先樞紐的重要地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工業國物流發展,與已開發國家水準比也有很大差距。加強中國和亞洲地區物流企業和國際物流企業的合作,借鑑國際和國內有效經驗來發展亞洲的物流產業,從而有效促進亞洲各國各地經濟的發展,是當務之急。

  從現在起到2010年乃至更遠一段時間內,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要階段,中國物流業如何加速改革與發展,不僅是國內物流產業發展和利潤革命的問題,並且是一個牽動整個亞洲區域經濟和涉及世界的重要問題:

  中國方興未艾的製造業如何通過現代物流業發展與國際物流進行戰略接軌?它不僅涉及中國製造業資源的充分利用和降低交易成本問題,還涉及世界產業布局,國際理想市場的選擇。

  中國物流面臨的現實問題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合格物流人才的支撐。政府和產業如何採取有效措施來加速物流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養?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和迅速崛起的大國,應該在國際物流的當代趨勢中,接受和創新什麼樣的現代觀念和方法?如何發展和形成有自己獨到特色的物流形態?

  物流鏈的連接,東亞發達地區,主要是沿海地區的經濟腹地大大擴大,產業的擴散也隨交通和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而在向亞洲的縱深地帶延伸,將改變亞洲的經濟地理格局。在這種形勢下,以中國為重要樞紐和節點,應該在亞洲形成什麼樣的物流網絡?亞洲各國各地的經濟將如何通過國際和區域合作及分工來實現多贏?各種物資、原材料、產品、資本物品如何按照區域、屬性和服務對象跨越界限在不同的方向得到集成?如何協調與整合區域間和國際物流系統和網絡?如何藉助物流鏈來調整地區產業結構、實現地區間產業的合理分工?又如何將製造業發展作為物流產業發展的依託,使得兩者之間產生互為促進的良性互動?這些問題的回答,對於區域一體化的良性發展,區域合作的進一步增進,區域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以及亞洲經濟進一步融合到世界經濟中,將具有深遠和現實的意義。

  新的全球港口網絡將形成

  經過20多年的高速增長,到2003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貿易國。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的製造業,支撐了我國的製成品出口貿易。目前我國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在物流鏈上的主要特點是,部分零部件和原材料進入中國,通過國內勞動力的密集型勞動,組合上國內原材料和部件而完成最後組裝,再度通過物流鏈運往海外市場和終端消費者。

  這些原材料和部件,來自周邊的東協國家、日本、韓國,也來自歐美已開發國家。而製成品的最後流向,則大部分進入美國、日本和歐洲市場。

  因此,中國從東協的進口也在增加。這對東協國家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為滿足國內消費和生產的需求,中國對東協的食品和原材料的進口快速增加,原材料淨進口額2001年達到400億美元。

  從這些方面看,亞洲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持續提高。在上個世紀的後半期陸續崛起了日本、四小龍和四小虎以及中國珠江三角洲。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印度等在國內和國際經濟中的地位明顯提高。

  表現在亞洲物流產業方面,地位也在上升。國際貿易的90%是通過海運進行的。亞洲國際和地區間如此大的貿易流量,使得亞洲太平洋區域在國際船務中的比重持續走高。亞洲太平洋航線在全球航線布局中,地位越來越重要。據2003年中國港口業國際高峰會議,全球貨櫃港口布局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間大變革,逐步脫離現今以歐美、歐亞、亞美三大主幹航線為基礎的國際樞紐港體系,出現一個全新的全球港口網絡。

更多物流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物流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物流業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