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也要看到,一些不適應物流業發展的問題仍然存在,制約了產業發展。我們必須通過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提高重點領域物流發展等措施,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
第一,推動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高物流效率。要加快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使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社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要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具有關係合同化、服務個性化、功能專業化、管理系統化以及信息網絡化的特點,但由於受到結構、技術、管理和人才等因素的影響,發展比較緩慢。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需要集中把握和有效運用企業經營資源,堅持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共同拓展物流市場,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要創新觀念、組織和制度,實施創新戰略。要充分發揮品牌效應,獲取良好效益,確立品牌戰略。要優先整合和利用現有物流資源,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銜接。要鼓勵支持大型優勢物流企業對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進行整合,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聯盟合作。要引導行業系統內的倉儲和運輸設施開展社會化物流服務,支持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共同配送。要不斷提高物流效率,切實降低物流成本。要完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稅政策,逐步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要通過降低過路過橋收費,大力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加強城市配送管理,解決城市中轉配送難、配送貨車停靠難等問題,逐步促進物流車輛便利通行。
第二,促進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優化物流業區域發展布局。要逐步推動農產品等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大力發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完善農產品增值稅政策,鼓勵大型企業從事農產品物流業;加快建立主要品種和重點地區的冷鏈物流體系;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車輛24小時進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加快發展糧食和棉花現代物流。要大力發展大宗礦產品、重要工業品等領域物流發展。要優化物流業發展的區域布局,支持物流園區等物流功能集聚區有序發展。物流集聚區是以物流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利用現代化物流設施與信息管理技術、以多種運輸方式為全球、全國及區域性供應鏈提供生產、消費、流通全方位物流服務的服務地域綜合體,是物流服務功能的空間集中載體。要科學制定物流園區等物流功能集聚區的發展規劃,充分考慮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背景(如地區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的現狀、發展規劃等)、所在地區的物流業發展現狀(如資源分布、物流量及其分布、市場需求等)、建設必要性與可行性,科學規劃選址、定位、功能設計、交通、信息系統、支持保障體系及建設發展實施方案。要加大對物流業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對納入規劃的物流園區用地給予重點保障。要支持將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用於發展物流業。
第三,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標準化水平。從世界範圍看,現代物流日益呈現出智能化、標準化的發展趨勢。物流智能化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物流的發展會更加突出「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世界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物流技術信息化。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要大力發展物流專家系統、物流預測系統、庫存水平系統、運輸路徑選擇系統、作業控制系統、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系統、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決策系統等物流智能化應用技術。
物流標準化是指以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裝備,包括專用工具等的技術標準,包裝、倉儲、裝卸、運輸等各類作業標準,以及作為現代物流突出特徵的物流信息標準,並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化體系。和其他很多行業的標準化系統不同,物流系統的標準化涉及面更為廣泛,其對象包括了機電、建築、工具、工作方法等許多種類,由於各類對象之間缺乏共性,從而造成標準種類繁多,標準內容複雜,也給標準的統一性帶來很大困難。同時,物流標準化有非常強的國際性。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使得國際經貿交往大幅度增加,而所有的國際貿易又最終靠國際物流來完成,因此各個國家都很重視本國物流與國際物流的銜接。
「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要營造環境,推動服務業大發展,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十二五」時期,我們一定要通過推動現代物流業優化升級,推進現代物流業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不斷提高現代物流業的比重和水平,營造有利於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推動現代物流業大發展。
更多物流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物流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