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行業分析報告 >> 南方中秈稻價格高開 預計後市穩中趨弱

南方中秈稻價格高開 預計後市穩中趨弱

2008-09-11 09:18: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目前,南方大部分地區新中秈稻已經零星開秤,9月中下旬將集中上市。與去年的收購價75-85元/百斤相比,今年各地的收購價繼續高開。據中華糧網價格監測,目前四川地區新中稻收購為93元/百斤,重慶91.5元/百斤,湖北90-95元/百斤,安徽預計為92元/百斤左右;湖南省各地開秤價不一,郴州安仁縣為92元/50公斤、汝城縣97元/50公斤,株洲97元/50公斤,益陽、常德為100元/百斤左右。

  筆者綜合分析認為,與今年新早秈稻價格高開猛漲的行情不同,新中秈稻暴漲暴跌的可能性均不大,市場行情將會比較平穩、理性,總體將呈現穩中趨弱的態勢。

  一、今年全國中稻總產量基本穩定,預計略有增長。從全國五個中秈稻主產省來看,湖北省中稻年產量平均為1000萬噸以上,今年豐收已成定局。四川省播種面積約2950萬畝,安徽中晚秈稻播種面積預計3100萬畝左右,均與上年基本持平。江西中秈稻播種面積約583萬畝,同比減少約17萬畝,

  預計總產量變化不會很大。湖南省糧食部門預計中秈稻播種面積1878萬畝,比上年增加38萬畝;中稻總產量862萬噸,比上年增加31萬噸(其中收購量130萬噸,比上年增加34萬噸左右)。

  另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0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將達5.115億噸,比2007年淨增1000多萬噸。其中,稻穀產量將達到1.8549億噸,比2007年淨增101萬噸;小麥產量將達到1.0986億噸,比2007年淨增264萬噸;玉米將達到1.5183億噸,比2007年淨增417萬噸;豆類將達到1754萬噸,比2007年淨增346萬噸。說明我國的食總產量及各品種產量都比較樂觀。

  二、市場競爭趨弱,農民惜售心態淡化。與今年早秈稻上市期間各收購主體競爭白熱化的局面不同,中秈稻市場競爭相對平淡,農民惜售心態也有所緩和。目前各收儲企業輪入和新建儲備的收購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另外,自新早秈稻收購後期開始,農民的惜售心理已經減弱,並已延續到中稻收購過程之中。中晚稻價格上漲缺乏強勁動力。

  三、早秈稻價格回穩,中晚稻開秤價格已顯理性。中華糧網價格監測顯示,9月上旬安徽蕪湖縣糧油市場上早秈稻收購價95元/百斤,較前期下降1.5元/百斤;江西九江市場中等質量早秈稻掛牌收購價94-95元/百斤,較上周回落2元/百斤。湖南益陽地區早秈稻價格96元/百斤左右,下降1-2元/百斤。湖南長沙早秈稻收購價糧庫掛牌在95元/百斤,收購市場較冷清。中稻收購方面,郴州市北湖區是湖南省中稻產區之一,今年中稻開秤價格95元/50公斤(到庫價),比早秈稻收購價格約低2-3元/50公斤,收購形勢卻反而較早秈稻更好。據郴州市北湖區糧食購銷中心反映,到糧庫主動送糧上門的農民很多,該中心於8月25日開秤,至9月3日止已入庫270多噸,較往年都要快得多。重慶地區中稻價格開秤初為93元/百斤左右,目前已跌至91.5元/50公斤左右。

  四、國內國際米市走弱,「稻強米弱」局面依舊存在。今年主要大米出口國泰國、越南、印度等國主季稻都已豐收,國際市場供應充足,價格比前期有較大幅度回落。9月初泰國100%B級大米報價760美元/噸,比年初的1000美元/噸大幅回落。加上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缺糧國家也已儲備了足夠的大米庫存,目前大米需求有所放緩。

  進入第三季度以來,雖然各地大米價格出現一定上漲,但幅度有限,「稻強米弱」局面依然存在。原糧成本與大米銷售價格不協調,導致大米加工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對收購市場缺乏動力。目前廣東銷區稻穀的到庫價格定價趨為合理,中間商抬價收購空間不大;加上個別地區可能存在倉容缺口、收購資金銀行難貸、企業難籌等困難,都對中晚稻收購價格的拉動明顯變弱。

  五、政策影響仍然是當前國內糧價走勢之主導。目前我國糧食儲備充足,調控糧價的能力更強,影響價格的手段呈現多樣化。今年早秈稻收購旺季,國家出台指導價以後,各地收購價格幾乎應聲而下。今年1月份我國CPI達到7.1%後開始逐月上升,2月份8.7%,3月份8.3%,4月份8.5%,之後開始慢慢回落,5月份在7.7%,6月份7.1%,7月份開始下降到6.3%,預計8月份CPI將低於6%。表明我國物價指數呈現出一定下行特徵;同時下半年國家仍將把穩定糧價、控制物價過快增長作為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今年我國物價總體上仍然面臨高通脹風險,目前CPI指數遠遠高於國家年初制定的4.8%目標,糧價大跌的外部經濟環境不具備。從國際大環境來看,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食品價格自2002年以來已經上漲65%,全球糧價正處在一個上升的通道中,預計至少持續到2009年年底甚至更長一些時間。世界銀行負責可持續發展的副行長凱薩琳西耶拉(KatherineSierra)9月5日表示,全球糧食短缺和多種危機還將持續很久,在氣候變暖,能源、水資源匱乏的大勢下,這種無聲的饑荒只會愈演愈烈;可能有一些小的好轉,但在可見的未來糧價肯定會繼續保持高位。截至2050年,全球人口將接近90億,對糧食的需求也將在目前基礎上增加110%。同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所以中秈稻收購價格雖然在局部地區存在階段性小幅振盪甚至回調的可能,但長期性、大幅大跌的可能性並不大。

  綜合分析認為,今年南方地區中秈稻收購價格的理想區間為95-97元/百斤。考慮到種植成本及地區差異,價格可能存在3元/百斤左右的上下浮動。對糧食企業來說,當前是抓緊採購的良好時機,不宜盲目等待糧價格大跌,以免失去糧源;對糧農來說,不要有希望糧價暴漲的過高期待,「該出糧時就出糧」是最佳選擇。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