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管理行業分析報告 >> 促進企業家階層的形成與發展

促進企業家階層的形成與發展

2004-07-15 09:03: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內容摘要:由於行政制度、經濟體制、傳統文化、人力資本等因素的制約,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階層,企業家的作用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因而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增長。本文提出的觀點是必須儘快營造健康的社會環境,形成企業家產生的機制,促進企業家階層的形成和發展。

  一個企業的生產水平直接決定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而企業能否取得高效率,首先取決於人,尤其是企業領導者。美國、日本除了以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著稱於世外,像卡內基、福特、比爾·蓋茨、松下幸之助及盛田昭夫等一大批卓越企業家的領導才能也是眾多企業家學習的典範。從這個角度說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取決於企業家人力資本的開發與運用。我國當前乃至今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培育和造就高素質的企業家階層。

  西方企業家理論介紹

  從經濟史角度可把西方企業家劃分為三代:第一代企業家是指整個自由資本主義時代,敢於創業、冒險的早期創業型企業家,主要通過開發礦山,遠洋運輸,興辦紡織業等起家。第二代是指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競爭型企業家。第三代是指20世紀中葉到現在的職業型企業家。隨著社會化大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西方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產權制度不斷變革,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使專門行使管理職能的職業企業家應運而生。
  由此可知:企業家是經濟發展中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源,正是企業家的創新冒險精神創造了企業的利潤,促進企業的發展,對社會進步貢獻出巨大力量,理應受到重視。企業家必須具備堅定信念、優良品德、創新精神、刻苦耐勞、優異才能等素質。西方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家階層已經發展到職業化、市場化階段。這些基本原理對我國造就企業家階層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我國企業家階層的特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改革以前,我國只有企業領導者階層,而沒有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家階層。因為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代替了企業家的職能,企業領導者只須按照上級計劃指令行事。改革開放後,我國逐漸出現一些企業家,如早期的鄉鎮企業家有浙江萬向集團的總裁魯冠球,希望集團的董事長劉永好,他們為中國企業家階層的形成奠定重要的基礎。自1985年後,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加速發展,來自城鄉個體戶和停薪留職下海經商的機關幹部及科學技術人員成為民營企業家。如四通集團總裁段永基,巨人集團的史玉柱等。

  大體而言,我國企業家階層的成長過程有兩大特點:第一,多起源於商人而不是起源於發明家型的技術人員;第二,企業家被承認的歷史比西方滯後了許多,現在企業家階層的地位問題還沒有解決。究其原因有:中國傳統觀念輕視商人的地位。歷來的封建王朝都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對商人採取打擊與限制的政策,使得商人的社會地位低下。新中國建立後,推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中國社會的主要階層有:黨政幹部階層、知識分子階層、工人階層和農民階層。這種結構具有高度集中控制的性質,權力及信息都是自上而下傳遞。法人成長的市場機制根本不存在,所以企業家階層難以形成。改革開發以來,國有企業一直在探索中前行,政企不分、產權不明的缺陷使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受到種種限制和約束,沒能發揮企業家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後,民營企業蓬勃發展,但是民營企業家的地位沒有得到尊重,輿論、大眾不以平常心看待企業家的成敗,不善待企業家,使他們承受著除了經營管理好企業以外更多負擔。

  如果從國民心理的角度分析,中國企業家與已開發國家企業家相比,走的道路更艱難的原因主要是中國人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的人在價值觀上的差異:西方人看到別人成功,會承認,會羨慕,而且羨慕過後馬上會學習、追趕,最終通過自身不斷努力成為強人;中國人看到別人成功,不但心裡不承認,而且由羨慕變成忌妒,還詛咒別人有一天飛來橫禍,遭遇滑鐵盧。這種人只能在幻想和怨憤中墮落成為弱者。兩種心態導致截然不同的行為和結果。當這些心理在集體中生根發芽,就會影響群體的命運,前者可能欣欣向榮,後者卻停滯不前,也就形成所謂的經濟已開發國家與落後國家。中國自古就有「槍打出頭鳥」的諺語,沒有企業家的時候,大家呼籲企業家出現;但企業家出現的時候,又遭到大眾的排斥,其財富、權利、地位甚至才能都成為眾矢之的。可見,企業家階層的培育需要健康的環境,需要社會每個成員的支持與諒解。

  造就企業家階層的環境和機制

  首先,要對企業家有正確認識,營造健康的社會環境。企業家是富國強邦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可惜很多人都沒有真正了解到企業家在市場經濟中的領導作用,也沒把他當作一種主要職業。部分政府機關把企業家當作自己的附屬物,因某些經營者素質不高或出現「害群之馬」,就全盤否定企業家隊伍,不敢在企業家隊伍建設上有所作為。所以,造就企業家階層必須優化社會環境,樹立企業家的「人力資本」觀念。要在全社會範圍內營造起「企業家就是生產力」的輿論環境,提高全民族對企業家社會價值的認識;倡導企業家精神,樹立企業家的崇高形象,鼓勵優秀人才主動追求企業家這一職業。歸根結底,要使中國企業家形成一個獨立的階層,必須在社會政治的權力格局中,承認他們處於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

  其次,轉變觀念,摒棄「官本位」思想。改革開放20多年,人們的思想觀念有所改變,但從整個社會層面看,普遍缺乏冒險創新意識,制約了企業家階層的形成。有學者提出中國社會需要塑造一種企業家精神,這種精神的核心就是創業的精神。有了創業者才有更多的就業者,創業因此比就業更重要。政府要提供優惠的創業條件,鼓勵追求個人精神生活和個人成就,以包容的態度對待不同的聲音,而不是扼殺寶貴的進取精神。只有整個社會都形成更公平公正的態度才有助於奠定企業家承擔風險和創新的心理基礎。

  再次,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構建全方位的企業家制度。「以人為本」是企業管理最基礎的原則。企業家作為一種稀缺的人力資源,也需要科學制度的管理和保障,如企業家的選聘、任用、考核、報酬、監督及組織制度等。由於目前企業人事制度改革滯後,過渡時期雙重體制的並存導致企業家具有亦官亦商的「兩棲」色彩,使得現階段企業家並沒能和土地、生產資料、資金等重要生產要素一樣實現市場化,因此,要以法規制度使企業家市場化、職業化。解除廠長、經理對部門和單位的人身依附關係,減少代理層次。堅持公平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變企業家政府配置為市場配置。落實年薪制、期權股票制的報酬制度,實現激勵與約束的統一。

  除了完善的企業家制度以外,健康的企業家人才市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才市場可以通過資質評價中心、獵頭公司等中介機構測評企業家,使之找到最能發揮才能的位置。有效的企業家人才市場還會促進企業家競爭機制的培植,由市場的優勝劣汰調節企業家的上崗任免,使他們獲得敏捷的市場反應能力,提高控制能力和開拓能力。
  最後,建立培養企業家的教育機制。提升企業家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系統化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訓,可採取以下途徑:企業與學校緊密合作,通過各種培訓班提高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開闊眼界。企業內培訓。一個成熟的企業家必須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這就需要在具體的企業經營實踐中得到,充分利用企業內資源和各種機會鍛鍊企業高層管理者。組織企業家論壇、年會等活動,促進企業家之間的交流。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培訓方式,同時使成功的管理經驗傳播開去,有助於企業家整體素質的提高。設置專門的教育機構,廣開國內外培訓渠道。對企業家培訓要有適當的資金投入,要制度化,讓企業家有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自覺加強學習、更新知識,適應經濟發展和競爭的需要。

  企業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優秀的高素質的企業家,當前,真正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是缺乏一大批懂經營善管理、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因此,必須在全社會範圍內營造健康環境,配套進行相關改革,加快企業家階層的形成和發展,為經濟建設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本。 □ 作者:廣州暨南大學   蔡少燕 

更多企業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企業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