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大學皮革學科概況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由原四川大學、成都科技大學和華西醫科大學合併。四川大學皮革學科始建於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可追溯至1921年燕京大學皮革科。現建有「製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皮革化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輕工技術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輕工技術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輕工技術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
皮革化學與工程學科是我國在皮革毛皮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被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和「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計劃,目前是國際皮革化學家與工藝師聯合會主席單位、中國皮革協會科技委員會主任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化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單位。
製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要是圍繞我國製革行業清潔生產、廢棄物減量、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問題,開展清潔過程、製革生物技術、綠色皮革化工材料製備以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核心技術的研究、試驗和驗證,突破關鍵化工和生化材料製備的瓶頸技術;開展製革行業清潔生產和生態產品評價指標體系等標準研究和制定,促進位革行業產學研的合作與交流。
二、毛皮方面的研究優勢
四川大學是國內最早從事皮革和毛皮研究的單位,四川大學建有與毛皮加工有關的鞣製、染色實驗室和分析檢測研究實驗室,擁有眾多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兔產業體系皮加工與綜合利用崗位)。
三、我國毛皮業現狀
我國毛皮及製品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世界毛皮加工與出口大國。毛皮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技術難題:
2007年我國實行開始實施「皮革、毛皮中甲醛等有害物質限量」的強制性標準,但仍有企業使用甲醛鞣製需要漂色的兔皮、狐狸皮、水貂皮等。
生產中還大量使用食鹽等中性鹽,造成廢液中鹽濃度極高,導致污水生化處理困難。
生產設備簡陋、加工工藝傳統落後、過程管理不嚴,液比大,導致浴液中功能材料吸收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污染環境。
替代甲醛的有機膦或噁唑烷類鞣劑,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甲醛。
鉻鞣皮在被毛褪色可能導致三價被氧化成六價鉻。
脫脂用表面活性劑問題。
殘餘染料的污染問題。
四、「十二五」工作打算
1.兔皮無鉻鞣製技術。通過開發新型有機鞣劑,替代現行的鉻鹽或含有或會釋放甲醛的鞣劑;非鉻金屬鹽鞣劑。
避免加工過程產生重金屬鉻的排放和產品中含鉻和游離甲醛的問題,符合生態毛皮要求。
2.兔皮生態鞣製加工技術集成。包括兔皮生物前處理技術、生態鞣製技術、廢液循環利用技術、中水回用技術等。
3.兔皮半油鞣技術。針對肉兔皮皮板薄和易掉毛的現象,開發非鉻金屬鹽和油脂結合鞣技術,提高皮板的柔韌性和被毛的柔軟性,提高肉兔皮的綜合利用價值。
4.利用高能物理——超聲波技術強化兔皮濕加工處理過程,利用已有專利技術(超聲波毛皮濕加工裝置)加速化料的滲透與結合,縮短濕處理時間,減少加工廢液的排放。
更多毛皮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毛皮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