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趨好與煤價降低形成鮮明對照,一方面,經濟形勢的好轉、水電的退潮、冬季取暖用電用煤的增加等,促進了國內火電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電煤日耗持續回升,似乎緩解了市場動力煤價格的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回升勢頭偏弱的電煤消費狀況、電煤庫存回落很少,依然偏高的電煤庫存水平,繼續影響著消費企業的煤炭採購熱情,也導致環渤海地區主要發運港口錨地待裝煤炭船舶數量偏低,制約著該地區動力煤供求的活躍程度。繼續增量的大秦線運輸,每日130萬噸的運量,與下游需求的萎靡,整體繼續升高的環渤海港口庫存形成矛盾,這一切也表明該地區市場動力煤價格的下跌趨勢仍將繼續存在。浙江浙能電廠今年進口煤炭將達到500萬噸,明年還有增量。電力企業大舉進口動力煤既能滿足用煤需求,也是平抑國內煤價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新一年的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即將展開,下游電廠全力增加庫存,增加討價還價的餘地,大幅採購相對便宜的進口煤必不可免。
數據顯示,截止12月10日,全國重點電廠存煤8607萬噸,可用22天,較前幾天略有下降。回顧之前的存煤情況,11月30日,重點電廠存煤8880萬噸,可用24天,11月20日,全國重點電廠存煤9019萬噸,可用25天。由數據分析,進入冬季以來,受資源補充及時,消耗低位等因素影響,全國重點電廠存煤數量下降過慢。沿海電廠方面,受需求穩定,進口煤補充等因素影響,沿海六大電廠存煤數量始終保持在高位。目前,浙能、上電等六大電廠存煤合計為1574萬噸,電廠日耗為67萬噸,存煤可用天數為23天。沿海電廠存煤數量保持穩中略升的態勢,存煤基本穩定。
連續兩個月的用電量提速,結合連續3個月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加速增長,連續兩個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轉正,進一步印證了我國工業經濟正在企穩,預示著我國工業經濟將轉入中速發展階段。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11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發電量兩項指標雙雙回升。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創今年4月以來新高。而11月發電量40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增速為年初以來最高。有專家表示,工業增加值數據和發、用電量數據緊密相關,兩項數據的回升,印證了宏觀經濟的回暖。工業增加值和發電量增速的回升,主要是由於前期各種促進增長的措施已經見效,預計我國宏觀經濟的回升勢頭將持續到明年。
經濟的企穩向好,煤炭需求的好轉,以及進口煤的增加,促使國內消費企業煤炭採購渠道增加,電廠庫存能夠得到及時補充,庫存處於飽和狀態,下游煤炭不會緊缺。因此,預計到明年,國內煤炭價格仍將在中低位徘徊,即使到了夏季和冬季用煤高峰,煤炭市場仍將會出現「旺季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