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化工行業分析報告 >> 十二五期間精細化工將獲可持續高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精細化工將獲可持續高速發展

2013-01-16 17:01:4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到2015年,精細化工行業產值將達16000億元,比2008年增長一倍以上,精細化工自給率達到80%以上,進入精細化工大國與強國之列。國家相關部門在石化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指出,未來化工行業要「提高高端精細化工總量,高端領域如化工中間體及綠色合成技術、電子化學品,高性能水處理化學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劑、高性能環保阻燃劑、高性能橡膠助劑和環保型塑料添加劑將是重點發展方向」。

  未來可持續高速增長

  相對大宗化學品,精細化工產品附加值高,周期性弱,市場波動小。據統計目前國內精細化工行業產銷率在95%以上,行業整體毛利率在18%-20%左右,連續4年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長率保持在15%以上。當前我國精細化工產品主要處於行業的成長期,未來存在替代進口產品的可能,行業增速快於大宗化學品,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重點關注中間體行業。化工中間體是化工基礎原料的下游產品,也是精細化工產品的原料,在化工行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基礎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學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加之已開發國家環保要求的日益增強,近年來全球有機中間體生產與貿易中心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形成了以中國、印度為核心的有機中間體的生產區。目前我國中間體產業已形成從科研開發到生產銷售一套較完整的體系,可以生產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等36個大類、4萬多種中間體。從出口量看,我國每年中間體的出口量超過500萬噸,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中間體生產和出口國。

  在醫藥中間體方面,國內醫藥中間體的生產值在2007年已達到2400億元,占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總產值的近20%,產量達520萬噸。所生產的產品不但滿足我國醫藥生產需要,而且出口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國外專利藥大規模到期將對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帶來新的催化劑,因為專利藥物的到期後,相關仿製藥產量會出現爆發性增長,從而帶動相關醫藥中間體需求的快速增長。2014年將迎來專利藥到期高峰,其中2014年將出現頂峰,共有326個專利藥到期,2010和2017年是前後的兩個相對高峰年度,分別有205、242個專利藥到期,到期藥物品種主要是抗感染、內分泌、神經系統、心血管類,市場規模巨大。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未來國內對相關藥物的需求也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國內醫藥中間體企業將從醫藥行業市場快速發展中受益。我國從2000年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2010-2040年將是我國人口老齡化高速增長期。2026年,我國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老齡人口是醫療服務的高消費人群,老年人的藥品消費占據藥品市場消費的1/2以上,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勢必帶動藥品的需求量,從而有利於醫藥中間體行業發展。

  此外,國際醫藥市場的較快發展和外包生產比例的提高也是我國醫藥中間體快速發展的催化劑。據,未來5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將在5-8%之間,其中新興市場如亞洲、非洲、拉美增長將快於平均水平,未來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12-15%。全球醫藥生產向亞洲轉移,外包範圍進一步擴大。據統計,在2008年時計劃在亞洲進行外包生產企業比率達到33%,同比2007年提高10個百分點,未來有望繼續提高。

  在農藥中間體方面,國內農藥行業已建立從原藥生產、中間體配套到製劑加工在內的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隨著含雜環高效低毒農藥的不斷上市,國內農藥中間體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可以生產或將生產的農藥中間體品種800餘種。國內某些類型中間體的開發進程快速,如含氟、含氰基、含雜環中間體等。1990年以來,我國農藥的產量逐年增加,農藥中間體的產量也逐年增加。1990年我國農藥中間體產量約57萬噸,2009年約249萬噸,1990-2009年均增長率8.1%。因此,精細化工行業在未來的5到10年將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動力。

更多精細化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精細化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