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報告稱,全球糖尿病患者快速增長。而根據《2010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數據,目前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9,240萬人,患病率是9.42%.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糖尿病第一大國,這為製藥業加大糖尿病藥物的開發提供了巨大的動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高鑫表示,「強大的市場需求推動糖尿病新藥研發。目前針對發生糖尿病各個環節的藥物都有了,這對於臨床醫生來講是好事,意味著可選擇的藥物範圍在增加。」美國諮詢公司Fiercebiotech報告顯示,目前處於中晚期臨床試驗的糖尿病新藥已經超過100種。
即便針對糖尿病各個環節的藥物不少,但隨著糖尿病病情的發展,單藥治療難以取得好的療效。據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結果,使用磺脲類、胰島素和二甲雙胍等傳統抗糖尿病藥物單藥治療,不能保持血糖控制長期達標。「格列苯脲是最經典的降糖藥之一,它的單藥失敗率較高。」高鑫表示。
據統計,單藥治療3年後,需聯合治療的患者比例約為50%,9年後該比例則升至75%,聯合用藥對於糖尿病治療而言至關重要。
「很多研究證據表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能為糖尿病患者帶來更大的收益。這主要體現在:聯合用藥比兩種藥單獨應用療效更好;兩種藥物針對的發病機制不一樣,聯合協同作用可以針對2型糖尿病的不同發病機制和病理環節進行治療用藥;兩種藥物聯合不增加糖尿病病人的體重,部分病人還可以減輕體重;兩種藥物聯合低血糖發生的風險非常低;把兩種藥物放在一片中,病人吃一片藥比吃兩片藥的心理要舒服,也不容易忘記,增加依從性,從而提高療效。」高鑫進一步指出。
因此,國際上諸多學術組織,包括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AACE)、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以及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等指南,都推薦了聯合用藥,特別是EASD和ADA的指南,特別推薦DPP-4抑制劑聯合二甲雙胍。
更多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