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化纖行業分析報告 >> 再生纖維前景分析

再生纖維前景分析

2013-06-04 10:53:1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目前,隨著國外再生纖維織物和服裝越來越被人們接受,以及天然纖維、合成纖維原料的日趨短缺,國內再生纖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一些企業已經擁有了國際領先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但另一方面,國內再生纖維的發展仍面臨諸多瓶頸,前進的道路並非坦途。

  機遇來臨前景好

  據化纖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紡織原料的消耗量達到了4130萬噸,而專家預測,如果找不到新油田,作為合成纖維主要原料的石油資源將會在2050年前後枯竭。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高,如何降低對化石資源的依賴,就成為十分突出的現實問題。而且隨著我國糧棉爭地問題嚴重,天然纖維資源有限,人口的膨脹又使纖維的需求量不斷增大,紡織原料短缺問題愈加突出。

  再生纖維原料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廢舊聚酯瓶片,一類是廢棄的邊角料和衣服。目前我國廢棄的聚酯瓶片年存量已近300萬噸,廢舊紡織品年存量已達2600萬噸,處理和掩埋這些廢棄物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空間和資金,而且會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如何將這些廢料變廢為寶,已成為政府和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而再生纖維可以藉此契機獲得發展。

  一些企業已經看到了發展再生纖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原生滌綸纖維相比,每生產1噸再生滌綸纖維可以替代6~8噸原生石油;可從垃圾填埋場中利用2.4噸聚酯塑料原料,從而節約近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間;與傳統的聚酯纖維產品的生產相比節約43.6噸水資源,減少3噸垃圾焚燒化過程中的碳排放,節能減排效果非常明顯。」 

  另外,再生材料的使用已成為保護環境所需,並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進而對相關企業產生了積極的引導作用。「節能環保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家 『十二五』規劃中被重點提及,作為企業對此應該考慮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此外,社會對於利用廢舊資源的觀念也在逐漸轉變,所以可以確定,再生纖維在國內的發展機遇和前景令人樂觀。」

  蓬勃發展見端倪

  從20世紀50年代起,已開發國家開始研究回收利用廢舊PET的方法。到目前為止,世界上許多大公司和研究機構均投入了巨大人力和物力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其中一些工藝已經實現了商業化運作。化纖行業市場調查報告研究顯示,如今,一些知名國際品牌也紛紛加入推動再生纖維產品發展的行列中來。例如耐克、阿迪達斯公司為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盃的荷蘭、巴西及美國等9個國家隊提供的隊服,就是通過回收廢舊聚酯瓶再加工得到的。沃爾瑪公司2010年明確提出,在未來5年,對其供應鏈推行廢物零排放要求。

  國家發改委2011年9月發布的統計信息表明,2011年我國再生聚酯纖維產能600萬噸,實際產量近400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80%。可見,中國已成為再生纖維聚酯纖維的第一大生產國。尤其是江、浙、滬地區,回收聚酯瓶的工廠和再生纖維的加工企業很多,並且逐漸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其中有些企業異軍突起,已經在生產工藝、管理水平等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纖維產品。上海某化纖有限公司注重再生差別化纖維的開發和應用,不僅能夠生產出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的再生差別化聚酯纖維,而且其咖啡碳纖維、再生涼感纖維和再生超仿棉纖維等已廣泛應用於春夏時裝、內衣、外衣、運動服、休閒服、家紡等紡織品領域。「我們以纖維企業為核心延伸再生聚酯紡織品的產業鏈,將會大大增加企業利潤。只有形成再生聚酯產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掌握整條產業鏈的生產工藝流程,努力開發終端產品,形成連貫的產業鏈,才能擴大市場份額。」

  挑戰諸多行進難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纖維製品生產和消費國,在再生纖維業市場的創新謀變中依然背負著產業鏈、價值鏈由低端向高端躍升的沉重使命,面前的挑戰也有很多。

  首先,眾多企業仍然以生產低檔的填充物和無紡布為主,在生產高端面料等高附加值產品方面開發不足,技術不過關,而且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總體上,我國再生聚酯纖維產品在技術、人才、設備、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方面缺乏系統和持續的投入,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生產不連續,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而且產品仍以低檔的棉型、填充料和無紡布為主,對國際市場所需的具有功能性的長絲產品、高檔針織面料和高檔家紡面料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不足,無法形成良性循環的行業發展態勢。」何偉接受採訪時所說。

  其次,再生纖維生產企業的准入門檻低,造成了行業內各種企業魚龍混雜。目前國內再生纖維的生產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有些企業對社會不負責任,監管部門也沒有適合的行業管理措施,這些都是當下再生纖維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這也需要相關部門和媒體配合引導。

  再次,大眾消費觀念還有待轉變。大多數人目前還難以接受「廢料—再生資源—消費品」的新型消費理念,認為再生纖維製品的安全性、衛生程度不如原生纖維。「在國外,因為對環保理念的認可,消費者對再生品的認可程度很高。在中國,消費者認為再生的產品是不好的,是垃圾。這種觀念也是目前發展再生纖維面對的一大挑戰。如果沒有相關權威部門制定標準來規範和引導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對再生纖維的認識轉變至少還要50年。」

  不僅如此,我國目前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比如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規定某些產品必須使用再生原料,而這在國外則是有明確要求的。

  面對我國再生纖維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側身其間的企業家們普遍期待政府部門能夠加強政策扶持的力度,儘快制定統一的行業准入標準,也希望社會媒體多多呼籲,引導消費者轉變觀念。只有這樣,我國再生纖維產業才能真正蓬勃發展。

更多再生纖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再生纖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