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新能源行業分析報告 >> 國家電網境外市場資產現狀分析

國家電網境外市場資產現狀分析

2014-07-21 14:18:4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隨著國家電網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首次「走出去」,國家電網海外版圖「野心」再次浮出水面。

  近日獲悉,國網目前境外資產已經突破1000億,項目主要分布在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菲律賓和中國香港。巴西美麗山項目是國網特高壓技術首次在海外落地。除了巴西以外,和印度的特高壓項目也在洽談中。

  此前,國網境外投資多以收購成熟項目股份為主,此番特高壓技術的走出去,或將為國網在海外市場構建新的版圖。

  7月17日,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總裁科斯塔簽署《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是巴西第二大水電站——美麗山水電站(設計裝機容量1100萬千瓦)的配套送出工程。


  18日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項目的開工時間未定。目前已經確定了投資方,但有部分建設方還未確定,「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經驗很足,也有機會參與建設。」知情人士透露。此外,項目還需要通過巴西相關部門的環評審核。

  國網此前預計,該項目的回報率約為18%。因為市場運作方式的不同,這一回報率要遠遠高於國內項目的收益。

  記者了解到,國家電網在海外的淨資產的回報率通常是國內的3~5倍。以國網投資的菲律賓國家輸電網為例,回報率在16%~18%左右。知情人士透露,菲律賓項目在2~3年內就收回了投資。

  國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曾表示,國家電網將在2020年前在國外投入300億~500億美元,爭取將海外資產在現有資產總量中的占比提高至10%左右。

  儘管特高壓技術在國內一直爭議不斷,但發展特高壓對於國網來說,並沒有太大疑慮。資料顯示,未來五年,國家電網將投入6200億元人民幣建設特高壓電網。

  和中國一樣,巴西也存在資源分布不均,負荷中心與能源基地不匹配的情況,要把電力從北部亞馬遜河送到南部和東南部電力負荷中心,距離在800至3000公里。巴西美麗山項目工程範圍包括,特高壓直流輸電部分及500千伏交流配套工程部分。其中,一期工程包括±800千伏欣古-米納斯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以及兩座換流站,線路長度2092公里。

  有國網人士對記者表示,特高壓技術的走出去,主要可能會在那些能源分布不均衡,或者電網建設比較迫切的國家。除了巴西以外,國網也在和印度洽談特高壓項目,與美麗山項目不同的是,印度洽談的是交流特高壓技術。

  今年5月,國家電網又與俄羅斯電網公司在上海簽署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電網公司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特高壓交直流、智能電網的技術研究和應用,輸配電建設和改造以及建設歐亞電力橋的可行性等方面開展合作。

  在2004年確立國際化戰略之後,國網的海外投資動作多以併購的方式在進行:2008年成功競購菲律賓電網25年特許經營權。2010年收購巴西7家輸電特許權公司100%股權。2012年2月收購葡萄牙電網公司25%的股權。同年,收購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的一家電力供應商41%的股份。2013年,再次斬獲澳兩家能源公司的股份。2014年,認購李嘉誠旗下港燈18%股份,成為港燈第二大股東。

  業內人士指出,因為國網的海外項目仍然以收購為主,新建項目不多,目前來看,對國內設備的出口帶動作用並不明顯。

  設備製造商平高電氣2009年被國網收購之後,最初就被放在了國網國際公司旗下,「當時的意圖非常明顯,公司想帶著自己的設備、加上電網運營的經驗,重點發展海外市場。」平高電氣證券事務代表常永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常永斌認為,隨著國網海外項目推進和新增項目增多,對平高電氣的單機業務來說還是會有影響。不過,除了出口設備,平高未來也會考慮去海外合資建廠。對於設備製造商來說,設備+服務+總承包的模式利潤是最高的。

       有關諮詢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電網行業市場評估及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

更多電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