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藥是利用生物活體來生產藥物的方法,如利用轉基因玉米生產人源抗體、轉基因牛乳腺表達人α1抗胰蛋白酶等。生物製藥行業前景廣闊,全世界的醫藥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它將廣泛用於治療癌症、愛滋病、冠心病、貧血、發育不良、糖尿病等多種疾病。醫藥上已應用的抗生素絕大多數來自微生物,如維生素、紅黴素、潔黴素等,注射用的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等。我國從事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的人數僅相當於美國生物技術產業人數的1/4。從事生物醫藥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人才更是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瓶頸。
國內生物製藥行業發展具有規模小、集中度低、增速快等特點。
2006年到2010年,我國生物製藥行業規模增長272%。我國生物製藥行業銷售額雖然大幅增加但僅和美國生化公司安進一家銷售接近。華蘭生物、天壇生物、科華生物、雙鷺藥業、達安基因五個上市企業全年銷售額僅占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四左右。我國生物製藥企業的生產能力結構存在不均衡,高端藥物產能不足,出現低端藥物產能過剩的現象。如我國的疫苗生產一半以上產品是用於預防脊髓灰質炎、麻疹等常見病的疫苗,無對尖端的癌腫、AIDS疫苗研製,目前我內生物製藥行業企業的產品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薄弱,以仿製藥和原料藥為主,競爭能力差。我國已經批准上市的生物藥品原創僅百分之五左右,絕大多數為仿製藥。國內生物製藥行業在研發投入僅少部分生物藥廠接近國際水平,絕大多數生物製藥廠研發投入較少。
中國生物製藥技術的發展還處於研究開發階段,與先進國家差距約5年,而製造生產方面差距則在10年左右。但是,有差距並不意味著沒有機會,瀋陽三生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婁丹在談到這個話題時說,三生很早就看到了國內研發能力與國際現代生物技術水平之間的巨大差距,所以他們把目光轉向與國際合作,並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這一舉措使三生公司受益菲淺。
在世界各地的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中,風險投資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北京科技風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張小軍先生在分析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前景時認為,我國的研發力量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非常薄弱,這正為風險投資的介人創造了良好的時機。他同時指出,未來企業之爭是技術、速度、反應能力及規模化經營之爭,企業開發的新產品必須迅速進入市場並獲得利潤才能轉化為生產力,高科技的技術發展性決定了一項產品如果不能及時進人產業化運作就會很快被淘汰。
我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研發方向要結合傳統醫藥的優勢,發展重點應針對神經系統、腫瘤、心血管系統、愛滋病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的多肽、蛋白質和核酸。B肝基因疫苗與單克隆抗體的研究開發、血液替代品的研究與開發、生物技術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如基因治療、生物人基因晶片、幹細胞等。
另外,國家加大對生物技術創新和生物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國生物製藥行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調研數據顯示,2003-2010年中國生物製藥行業銷售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21.52%,2010年行業產銷規模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速超過40%。
未來十年,一批基因治療方案、藥物將進入應用階段。中國生物藥研發與產業化能力也將大幅度提高,形成化學藥、中藥、生物藥三足鼎立的藥物新格局。我國將針對癌症、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取得200個生物新藥證書,開發近200種生物藥,近400個生物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中國生物製藥的高速發展時代已經到來。
2011年生物製藥的銷售額已達1600億美元,占全球藥品市場份額的19%,預計到2020年,生物製藥在全球藥品銷售中的比重將超過三分之一。我國醫藥製造業年總產值已經超過1.2萬億元,出口年均增長率也穩定保持在25%-30%。其中,化學原料藥是代表我國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產業,年產值占全國醫藥總產值的近一半,出口比重超過60%。2015年全球生物仿製藥市場將從2010年的243萬美元增長到37億美元,這相當於30個品牌藥損失510億美元的銷售。
2015年,我國生物仿製藥品的年銷售額,將從2011年的2748億元,增長到447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在15%左右,並將始終占全國生物醫藥銷售總額的62%左右。在2012-2016年期間,專利藥銷售額預計將以超過25%的增長率繼續增長。隨著一些重磅生物藥物專利即將到期,2010-2017年,價值1500億美元的藥物將失去專利保護,這將推動仿製藥市場從2010年1238.5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2310億美元。
相關生物製藥行業市場信息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生物製藥市場深度分析報告。
更多生物製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製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