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形勢將逐步轉好,棉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將在積極推行中取得更好的成效,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支持下,在全國棉紡織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棉紡織行業一定能渡過難關,實現向利好轉變。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雖然目前棉紡織行業需求不振、利潤下滑,企業關停現象增多,但是王偉表示,紡織行業正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期,紡織行業特別是棉紡織行業的發展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認為,我國13.6億人口的穿衣問題,還是要立足國內解決,隨著消費升級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也將為紡織行業產品的消費提供新的空間。目前,我國每年新增的城鎮人口大約是1500萬/年,城鎮居民的衣著類人均消費額相當於農村的5倍,每年新增的城鎮消費人口,將給紡織行業帶來較大利潤空間。
我國棉紡織行業面臨市場需求不足、內外棉價差高企、進口紗衝擊等諸多不利因素,棉花原料價格不穩定,用工、用電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也同樣成為棉紡織企業發展面臨的難題。雖然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棉紡織行業面臨諸多困難,但是在全行業的努力下,棉紡織行業取得了平穩發展,這對我國棉紡織企業來說是非常不易的。
近兩年,國內外的經濟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我國的經濟形勢,正在經歷一個特殊的時期,棉紡織行業也面臨著收儲、拋儲、稅費等政策的變化。棉紡織行業的政策調整整體向好,但是政策效果不會馬上顯現,企業還要積極應對政策帶來的變化。棉紡織行業雖然目前面臨成本上漲、利潤下降等困難,但從長遠來看,我國的紡織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棉紡織企業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期。
2014年至今棉價已下跌30%;在2011-2013年連續三個年度的棉花收儲後,目前國內的儲備棉規模在1000多萬噸,處於歷史天量的水平。考慮到我國一年的棉花需求量在650萬噸-750萬噸,預計2015年將處於「供給明顯大於需求」的狀態;隨著棉價逼近歷史底部位置,業內企業或將放大棉花採購的規模。從棉紡織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了解影響棉價波動的三因素,供需、政策、資金,在棉花政策改為直補後,2015年將有所變化。棉價下跌影響企業短期業績,由於客戶下單謹慎,棉紡織企業的毛利率提升將遇到一定阻力,訂單量、毛利率的壓力對棉紡織企業在2014年第3、4季度的業績帶來一定的壓製作用。
2015年棉紡織產業鏈將恢復,主要有三大因素影響:
1.受國內用棉低成本支撐。
2.托底政策成效漸顯。
3.預期及內外棉價差維持在1500-2000元/噸的合理區間,而相對穩定。
結合當前棉價,預計2015年國內棉價將在低位窄幅波動,區間為13000-13500元/噸,基本已處於2005-2008年間相對平穩的歷史低位。
2015年下游集中補庫存需求將帶動產業鏈的恢復性增長;此外,根據歷史經驗,棉價波動對國內棉花的供需、企業的庫存規模,均有明顯的周期性影響,預計業內企業隨著棉價歷史性底部的到來,存在額外採購原材料的動力,進一步放大業績增速。
棉紡織企業自2010年以來的高成本困境,有望於2015年開始逆轉,2010年以來,棉紡織企業面臨不斷攀升的高成本困境。隨著人力成本開始自然增長、環保成本見頂、主要原材料棉花價格下降,棉紡織企業有望在2015年迎來困境逆轉,提升國際競爭力。且經歷前期的行業整合,規模較小、經營實力相對較弱的企業退出市場競爭,行業集中度有望整體提升。
更多棉紡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棉紡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